二面角的求法.doc

  1. 1、本文档共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二面角的求法

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课堂教学评价表 时间:2005年4月19日 星期二 节次:6 主讲人:顾雪峰 学校:上海师范大学附属外国语中学 班级:高三(2)班 课型:区高三研讨课 参评人员: 区高三教师 课题: 二面角的求法 教学过程: 1.复习提问: 1二面角的定义、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 2定义中包含的数学思想方法:立体问题平面化。 2.新课: 例题1 正方体AC1中,求: 1二面角A-A1D1-B的大小; 2二面角A1-BD-A的大小; 3二面角A1-BD1-A的大小。 分析引导:1是否有现成的平面角? 2如果没有,是否有已知的垂线? 3如果垂线没有,可否较容易的作出来? 学生答:小题1有∠BA1A=45° 小题2没有,但有垂线AA1⊥平面ABD,连接AC交BD于O,可得平面角∠A1DA, 解三角形可得∠A1OA=arctg 小题3没有已知的垂线,连结A1D可证A1D⊥平面ABD1,再作出二面角,易求 得大小为60° 总结:求作二面角的平面角可利用线面垂直定理,作出二面角后的解直角三角形得平面角大小,条件是垂直关系要较为丰富。 例题2 三棱锥A-BCD中,,其余棱长均为1 1求二面角A-BD-C的大小; 2求二面角B-AC-D的大小。 分析引导:和例题1相比,有垂线吗?如果没有, 能够轻易作出垂线吗? 学生答:没有条件作出,应用定义可作出平面角,取BD中点E,连结AE、CE,则∠AEC就是A-BD-C的平面角(以下略) 则∠AEC=,同样方法,可求得B-AC-D大小为90° 总结:在等腰三角形条件较为丰富的条件下,我们可利用中线垂直底边的性质运用定义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然后解斜三角形可得二面角的大小。 例题3 正三棱柱ABC-A1B1C1中的棱长均为,F为棱BB1的中点,求截面ADC1和底面ABC所成二面角(不大于90°)的大小。 分析引导:两个平面有明显的交线吗? 没有交已知的交线情况下,能否求出二面角大小? 学生答:可以利用面积射影法,设二面角大小为,则 求得=45° 小结:在不具备作出平面角的条件下可考虑用间接法,条件是面积要便于求。 总结:求二面角的方法通常有哪些?大致需具备哪些条件? 引导探索:1求二面角的方法不是一成不变的,对例题1中小题3你还能用哪些方法解 2在例题1中,如果要求二面角A-BD1-C的大小,可利用什么方法?它的 大小和A1-BD1-A大小有何关系?为什么? 3求二面角大小还有哪些方法?(课后完成) 作业(略) 教学反思: 这一节课的教学目的是复习二面角,帮助学生归纳二面角的常见的求法,为此我设计了三个例题,希望通过问题的解决来实现这一目标,二期课改的新教材对这一知识点的要求有所降低,因此我设计的问题难度不大,教学过程中,与学生的双边活动我感觉还可以,能够按我的引导进行活动,由于课堂容量的关系,二面角的其他一些求法,如垂面法、向量法无法完全展开讨论,这是我感到不足之处,另外,这节课因重在总结方法,对学生解题的训练尤其是规范解题未能进行训练,在今后的课上,我会加强这方面的训练。 综合评价: 这节课教学目标明确,问题设计合理,因而教学的过程显得很流畅,教师的引导得当,师生的双边活动开展很好,因此教学任务圆满完成,教学过程中,能够及时总结解题要点,特点是适用的情境,很便于学生掌握,在问题解决的同时能够适时地引导学生探索更多的解法,对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很有帮助,总体来说,是较成功的公开课。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