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反思.ppt

  1. 1、本文档共2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十二五”我国城镇化发展若干问题及对策研究 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三.“十二五”期间需要关注的十大问题及对策 一.“十一五”城镇化发展的回顾与反思 (1)谈认识:对城镇化发展内涵认识不断提升 城镇化是动态发展的渐进过程。 十一五期间沿海地区的城镇化是重点,同时中西部地区城镇化速度加快。 不同发展阶段城镇化的特点和主要矛盾不同。 十一五期间重点解决了中心城市做大做强的问题,提出以城镇群来合理引导产业经济要素聚集; 但同时对1.2-1.5亿大规模、跨区域的农民工流动问题考虑不足。 城乡是有机的整体,城镇化需要统筹城乡发展建设。 城镇化健康发展必须加强综合调控力,必须加强区域协作。 十一五时期是我国市场化、工业化、城镇化、全球化和信息化的重要时期,各种问题在不同空间尺度上相互交织,单一部门的力量不足以解决这些问题; 跨市的都市区开始显现,如广佛、杭嘉湖绍、太榆,建立协商机制是必然选择; 十一五期间在城镇化发展的保障机制,如土地管理制度、户籍改革配套制度等方面突破不够。 上海总规忽视自下而上的乡镇发展 (2)新认识:城镇化既是结构调整的重要内容,也是结构调整的重要手段 城镇化实质上是中国社会结构大调整、大变化的反映,不仅推动上亿农村劳动力的持续转移,而且也对将对城乡的产业结构、就业结构和社会结构产生深远影响。 十一五期间,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相适应,未来应该适度超前,拉动新型工业化。 区域间的城镇化均衡发展是我国扩大内需,推进板块的产业结构升级的重要动力。 沿海地区将在2020年前后全面完成重化发展阶段,进入到后工业化时期,城镇化质量和速度并举提升;东北地区应通过提升城镇化质量来经济增长;中部和西部应加快提升城镇化水平,走与工业化相适应的发展道路。 对国家重点城镇发展空间的总体统筹步伐需要加快 区域政策往往重视投资和项目拉动,而忽视对城镇化促进的具体政策; 东部沿海发展过度依赖钢铁、石化等重化工业,沿海岸线过度开发,近海海域环境恶化; 三大重点城镇群自主创新能力的不足,参与全球竞争的能力不够; 中部粮食主产区城镇化发展与耕地保护、农民增收的矛盾突出,小城镇发展动力不足; 对资源型城市转型重视不足,西部地区能源和矿产的无序开发现象,生态环保压力加大。 二.“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目标与任务 (1)发展目标 到2015年,我国人口城镇化水平达到51%左右。 城镇固定资产建设投资占GDP的比重保持在4%左右;供水管网更新改造规模8万公里;设市城市的节水型城市占40%以上,供水管网平均漏损率不超过10%;90%以上的县城建有污水处理厂和生活垃圾处理设施; 95%的全国重点镇镇区实现垃圾处理全覆盖、生活垃圾收集转运覆盖90%的行政村,80%的行政村生活垃圾得到妥善处理; 完成1500万贫困农户危房改造。 (2)“十二五”城镇化发展的任务 坚持速度与质量并重,全方位提高城镇化发展水平; 坚持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整体推进,构建新型城乡关系; 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改善进城务工人员待遇; 坚持区域统筹,提高中西部地区城镇发展活力; 坚持因地制宜,走有差异的城镇化道路; 坚持长远结合,健全有利于城镇化发展的制度环境。 三.“十二五”期间需要关注的若干问题与对策 (1)宜居城乡与综合承载力 问题: 保障性住房供给严重不足,棚户区、城中村等改造任务艰巨; 截止到2009年11月底,各地方保障性住房只完成投资计划的30%。 开发商的房子 开发商不敢碰的城中村 某省会城市偏好高档住宅 问题: 特大城市拥堵现象突出,公共交通建设滞后; 北京上班平均通勤时间为50分钟 问题: 大城市周边、县城的文教卫体服务设施和社区服务远落后于人口聚集。 城市被乡镇和工业包围! 同时城市服务不能深入农村 工作重点:增强承载能力、提升服务水平,建设宜居城乡 加大对矿区、林区、垦区城镇住房和中西部贫困地区城镇保障性住房、沉陷区生态恢复建设的扶持力度; 以市、镇为中心,促进教育、文化、卫生等方面的服务向农村地区延伸和覆盖; 新区公交、社会服务设施要与住房建设统一规划、同期建设; 研究制定宜居城乡的指标体系。 厦门BRT延伸到郊区 淮南沉陷区生态修复与新社区建设 (2)适应人口流动的管理新思路 问题: 农民工返乡创业难; 各种社会保障和服务配套不适应家庭为单元的转移趋势; 与户籍体制相配套的若干重大体制改革推进缓慢 工作重点:适应人口流动特点,健全管理制度,促进合理集聚 建立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和跨省福利保障转移创造条件; 为适应家庭为单元的转移,加大住房、就业、子女教育、卫生医疗等政策支持,鼓励有稳定收入的外来人口由一人暂住向家庭迁移转变,由务工就业到安居乐业转变; 积极推进省、市县两级返乡创业优惠政策。 (3)城乡统筹的土地管理 问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