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5-1塞北地区地形图塞北地区位居中国大陆北缘,东有大兴安岭与.doc

图5-1塞北地区地形图塞北地区位居中国大陆北缘,东有大兴安岭与.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图5-1塞北地区地形图塞北地区位居中国大陆北缘,东有大兴安岭与

圖5-1 塞北地區地形圖   塞北地區位居中國大陸北緣,東有大興安嶺與東北地區為界,東南接黃土高原,西南側以祁連山與青藏高原為鄰,西北側則以廣大的沙漠與蒙古相連,南側有長 城,東西蜿蜒達2,000公里之遙,由於自古此區即為中國與北方民族互動頻繁之地,故習稱「塞北」。   本區地形以高原、山地為主,甘肅省西半部的河西走廊,為地層陷落的盆地;東半部的隴西高原,屬黃土高原的一部分,黃土層深厚。內蒙古自治區的地形屬內蒙古高原,西段的阿拉善高原,沙漠遍布;中段有黃河谷地分布,地勢略低,並沿賀蘭山東側、陰山南麓形成帶狀的河套平原。   本區是季風與乾燥氣候的過渡帶,由東向西,年降水量漸減,年溫差漸大。由雨量分布情況可知本區多為乾燥氣候,只有隴山東南方為溫帶季風氣候。大興安嶺以西到前套平原之間為溫帶草原氣候,前套平原以西則為溫帶沙漠氣候。 圖5-6 塞北地區一月及七月等溫線圖     圖5-7 塞北地區年降水量分布圖   本區水文除黃河外,多屬內流河川,隨季節變化,間歇性的出現在廣大的草原與沙漠中。以河西走廊而 言,祁連山春、夏融雪北流,在山麓地區形成扇狀綠洲 後,河水漸行漸枯,或消失在沙漠中,或形成內陸湖 泊,如額濟納河流入居延海即是一例。   黃河流經本區南部,為河套平原的灌溉水源,冬季結冰期約有二至三個月,夏季有舟楫之利,過去居民多以羊皮筏往來,形成地方的交通特色。 圖5-8 河西走廊地形剖面示意圖 (一) 農牧生活   塞北地區居民依據各地地形、氣候條件與生產技 術,發展出不同的農牧方式。   內蒙古高原西側,雨量較少,水草分布不均,過去蒙古族牧人必須隨季節變化帶著牛羊群遷徙,尋找水 草,並以厚毛氈架築蒙古包,到處為家,目前畜牧型態則逐漸與雨量較多的內蒙古東側一樣,多以定居圈牧方式畜養牲口。此外,東側地區部分居民還在夏季種植雜糧及飼料作物,形成半農半牧生活。   河套平原雨量雖不豐,但因得河水灌溉之便,成為農田密布、人口集中之地;河西走廊一帶則因南側祁連山的山勢高大,積雪豐沛,春初融化的雪水在山麓地區形成沖積扇平原,提供農業發展所需的土地和水源,發展為著名的綠洲農業,同時也是昔日中國通往西域的必經之地。 (二) 工礦資源的潛力   本區工礦資源豐富,以陰山附近的白雲鄂博稀土族元素工業,及以煤產為主的能源工業最具影響力。以內蒙古的發電量為例,不但能自給,尚能北輸蒙古、東供北京,主要就是來自以煤為燃料的火力發電,小部分則由黃河上游的水力發電而來。   以包頭為中心的鋼鐵業歷史悠久,有「草原鋼城」之稱,未來以包頭為中心的礦業基地仍將繼續擴大,以供華北之需。 (三) 文化觀光資源   塞北地區因歷史發展久遠、地理位置特殊,新石器時代的紅山文化,敦煌的莫高窟,古絲路上的綠洲都市以及長城要塞如嘉峪關、玉門關等,皆成為現今重要的觀光資源。 (四) 經貿產業   本區為加強與北方鄰國間的經貿往來,分別在東北角鄰近俄羅斯的滿洲里與北側蒙古邊境的二連浩特設立邊境開放城市,並配合交通建設,以類似經濟合作區的型態發展商業。   隨著經濟開發,塞北地區的產業活動和傳統生活方式有了極大的轉變。開發的結果除了對生態環境產生衝擊,也影響當地原有的文化傳統。 (一) 沙漠化   沙漠化是指原來有植被覆蓋的地區,因人為或自然因素而逐漸轉變成沙漠的景觀。內蒙古東側大草原,原本為天然放牧地,隨著人口增加、耕地與牧地面積過度擴大、各種礦場與交通幹道開挖興建,導致草場退化,而植被逐漸稀少的結果,使得沙塵暴日益嚴重。 圖5-14 沙漠化景象 圖5-15 草場退化示意圖  過度畜牧造成草料變少,甚至變成裸露的地表 (二) 土壤鹽鹼化   乾燥地區的灌溉水太多而未適量排除,會造成地下水位上升,水中的礦物質會因土壤中的毛細管作用,上升到土壤表層堆積,日積月累,土壤逐漸鹽鹼化,不僅無法種植作物,甚至連原本的水草也難以存活。 (三) 游牧文化的式微   原本游牧民族強調人與自然和諧共存的傳統觀念,隨著定居圈牧的盛行而逐漸淡化,蒙古族牧人一向豪放無私,草原共有的部落文化,也因圈地私有、生活漢化而沒落,為保存傳統文化及開發觀光旅遊產業,蒙人一年一度的「那達慕」草原盛會,以及「祭敖包」、「祭成吉思汗陵」等習俗,仍被努力維繫發揚中。   下圖是塞北地區的簡圖及其景觀照片,請將適當代號填入圖中空格。 配合選項 (A)成吉思汗陵  (B)敦煌莫高窟佛寶遺跡  (C)長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