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的伦理思想.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孔子的伦理思想

孔子的伦理思想 参考资料 杨伯峻.论语译注.中华书局(1980) 中国哲学史资料选辑(先秦部分).中华书局 朱熹.四书章句集注.中华书局 卡尔·雅斯贝尔斯.大哲学家.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王国维.王国维儒学论集.四川大学出版社 张岱年.仁礼学说评析.孔子研究 冯友兰.对于孔子所讲的仁的进一步理解和体会.孔子研究 朱贻庭.孔子的仁学伦理思想.孔子研究 张立文.孔子的仁学形上学.孔子研究 蔡尚思.孔子论仁的重点和范围.孔子研究 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孔子研究 张新京.孔子仁学研究三十八年.孔子研究 马振铎.礼乐文化和孔子的仁学.孔子研究 钱逊.孔子的仁礼关系新释.孔子研究 王凤贤.简评孔子的仁学.孔子研究 白奚.“全德之名”和仁圣关系-关于仁在孔子学说中的地位的思考.孔子研究 报告思路 一、孔子生平 二、孔子“仁”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三、孔子“礼”概念的由来与内涵 四、“仁”“礼”关系 1、孔子生平 鲁国人 父亲叔梁紇 孔子所處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衰亡、新興封建制逐渐興起的交替時期。 孔子的志向很大,要做到“老者安之,朋友信之,少者懷之”。(5.26)在魯國行不通,到齊國也碰壁,到陳蔡等小國,更不必說了。 大半輩子精力用於教育和整理古代文獻。他對後代的最大貢獻也就在這裏。 2、孔子“仁”的由来与内涵 2.1由来 2.1.1仁产生的现实原因: 2.1.1.1、所處的時代正是奴隸社會衰亡、新興封建制逐渐興起的交替時期。生产力的发展,顺应努力解放的潮流,天的权威失落,人随自身力量的进一步肯定。 2.1.1.2、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导致观念的转变,重利的价值取向成为大多数人的追求,致使臣弑君,子弑父出现和社会的动荡,对于重新构建有序的家庭与社会关系的需求十分的迫切。 仁产生的理论渊源: 《尚书》中《金滕》一文:予仁若考,能多材多艺,能事鬼神。 (仁实为佞。刘家和.先秦儒家仁礼学说新探.孔子研究) 《国语》,《左传》 2.2内涵(为仁 仁者 诸德 仁 ) 2.2.1 仁的基础 1.2有子曰:“其爲人也孝弟,而好犯上者,鮮矣;不好犯上,而好作亂者,未之有也。君子務本,本立而道生。孝弟也者,其爲仁之本與!” 【譯文】有子説:“他的爲人,孝順爹娘,敬愛兄長,却喜歡觸犯上級,這種人是很少的;不喜歡觸犯上級,却喜歡造反,這種人從來没有過。君子專心致力於基礎工作,基礎樹立了,‘道’就會產生。孝順爹娘,敬愛兄長,這就是‘仁’的基礎吧!” 2.2.2 孔子把“仁”规定为“爱人” 12.22樊遲問仁。子曰:“愛人。” 1.6子曰:“弟子⑴入⑵則孝,出⑵則悌,謹⑶而信,汎愛衆,而親仁⑷。行有餘力,則以學文。” 【譯文】孔子説:“後生小子,在父母跟前,就孝順父母;離開自己房子,便敬愛兄長;寡言少語,説則誠實可信,博愛大衆,親近有仁德的人。這樣躬行實踐之後,有賸餘力量,就再去學習文獻。” 17.6子張問仁於孔子。孔子曰:“能行五者於天下爲仁矣。” “請問之。”曰:“恭,寬,信,敏,惠。恭則不侮,寬則得衆,信則人任焉,敏則有功,惠則足以使人。” 【譯文】子張向孔子問仁。孔子道:“能够處處實行五種品德,便是仁人了。” 子張道:“請問哪五種。”孔子道:“莊重,寬厚,誠實,勤敏,慈惠。莊重就不致遭受侮辱,寬厚就會得到大衆的擁護,誠實就會得到别人的任用,勤敏就會工作效率高、貢獻大,慈惠就能够使喚人。” 2.2.3 为仁之方:忠恕 6.30子貢曰:“如有博施於民而能濟衆,何如?可謂仁乎?”子曰:“何事於仁!必也聖乎!堯舜其猶病諸!夫仁者,己欲立而立人,己欲達而達人。能近取譬,可謂仁之方也已。” 【譯文】子貢道:“假若有這麽一個人,廣泛地給人民以好處,又能幫助大家生活得很好,怎麽樣?可以説是仁道了嗎?”孔子道:“哪裏僅是仁道!那一定是聖德了!堯舜或者都難以做到哩!仁是甚麽呢?自己要站得住,同時也使别人站得住;自己要事事行得通,同時也使别人事事行得通。能够就眼下的事實選擇例子一步步去做,可以説是實踐仁道的方法了。” 4.15子曰:“參乎!吾道一以貫之。”曾子曰:“唯。”子出,門人問曰:“何謂也?”曾子曰:“夫子之道,忠恕而已矣。” 【譯文】孔子説:“參呀!我的學説貫穿着一個基本觀念。”曾子説:“是。”孔子走出去以後,别的學生便問曾子道:“這是什麽意思”曾子道:“他老人家的學説,只是忠和恕罷了。” 拓展与延伸 仁圣(博施于民而能济众)之辩 仁与诸德的关系 “人”与“民”内涵之辩 孔子与苏格拉底谈话方式的比较 15.10子貢問爲仁。子曰:“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居是邦也,事其大夫之賢者,友其士之仁者。” 【譯文】子貢問怎樣去培養仁德。孔子道:“工人要搞好他的工作,一定先要搞好他的工具。我們住在一個國家,就要敬奉那些大官中的賢人,結交那些士人

文档评论(0)

118books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