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2013年医院工作会议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上海市普陀区中心医院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普陀医院
—策略与争议
静脉桥血管介入治疗
2
桥血管病变定义
静脉桥血管或自身乳内动脉粥样斑块等病变导致的管腔狭窄﹥50%,并有桥血管供血区的缺血存在。
桥血管病变进程
1年内再狭窄及闭塞约占15%~30%,6年内每年递增1% ~2%,6年后每年递增4% ~5%,10年后闭塞约占50%,另25%合并其它病变。
基本状况
我国每年CABG总量在增加,术后出现急慢性闭塞和狭窄病例不断增加,近年由于PCI技术不断进步与成熟,介入器械的不断开发与完善,需行桥血管血运重建的患者越来越多。
桥血管病变的现实
3
弥漫性粥样硬化
手术1年后发生,长期的血管内膜损伤,导致纤维性弥漫粥样斑块病变,7 ~10年左右桥血管即可完全闭塞。
桥血管病变的病理过程
血栓形成
多于术后1月内发生,大隐静脉桥及动脉桥均可出现,与早期吻合口狭窄及血流迟缓等有关。
内膜增生
在术后1 ~12月内发生,常见于静脉桥中段及吻合口部位。
Circulation 1998;97:916-931
4
IMA vs. SV
组织结构特点决定了内乳动脉更少发生动脉粥样硬化。
Ann Cardiothorac Surg 2013;2(4):519-526
5
桥血管不同血运重建策略
repeat CABG vs. PCI
PTCA vs.STENT
DS vs. CS
BMS vs.DES
EES vs.SES
不同血管血运重建策略
SVG vs. native artery
远端吻合口病变血运重建策略
PTCA vs. BMS vs. STENT
content
6
桥血管血运重建方式
再次CABG
手术难度及创伤增加,围术期死亡率增至6% ~7%,比首次手术高2 ~3倍;SVG病变再发率增加;3年生存率73%。
PCI
SVG行PCI的成功率约为92%左右,远端血栓栓塞发生率为11%,3年生存率为76%。
7
J Am Coll Cardiol 2002 ;40:1951-4.
再次CABG vs. PCI
AWESOME研究3年随访结果显示无论是生存率还是无事件生存率,PCI都优于再次CABG。
8
PTCA VS. STENT
N Engl J Med 1997; 337:740-747.
Michael等的研究表明无论是术后 即刻还是6个月,支架植入组平均管腔面积和最小管腔面积都大于PTCA组(p﹤0.01);而且支架植入组无事件生存率明显高于PTCA组( P = 0.03 )
18%
9
DS VS. CS
Am Heart J 2003 ;146:501-6.
Leborgne等的研究结果显示与植入支架前球囊预扩张相比,直接支架术能有效减少术后CK—MB的释放、减少围术期及1年后心梗发生和再血管化率,直接支架术组MACE发生率更低;从而认为直接支架术是SVG介入治疗的最佳方式。
OR 0.47, CI:0.42–0.87, P =0.007
10
Iakovou等入选了229例患者,根据支架横截面积是否达到参考血管内径分为两组,结果显示更加积极的支架膨胀增加了院内非Q波心肌梗死和1年内的任何类型心肌梗死发生率(P值分别为0.05、0.003),且未能显示有减少1年内再血管率的优势。
Am J Cardiol 2004 ;93:963-8.
支架高压扩张需谨慎
11
高压释放支架使松软的斑块组织穿过支架到达支架内腔,从而刺激内膜增生,增加再狭窄率。
目前对于SVG的介入治疗提倡直接支架术、偏小支架以及低压力释放支架技术。
12
BMS VS. DES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09 ;2:1105-12.
STENT研究由8所中心参与,1128例患者随访2年,结果显示DES组9个月(HR0.52;p=0.006)及2年时(HR0.60;p=0.041)死亡率更低;9个月TVR更低(HR0.36;p ﹤ 0.001)。
13
BMS VS. DES
Nauta对250例SVBG行PCI治疗患者随访7年发现,尽管两者在复合终点死亡及心梗上没有差异,但DES患者TVR明显低于BMS患者(29% vs.41%,HR0.63,p0.05)。
Catheter Cardiovasc Interv 2012 ;79(6):912-8.
14
JACC Cardiovasc Interv. 2010 Dec;3(12):1262-73
BMS VS. DES
荟萃分析显示DES组患者全因死亡率明显减少
15
JACC Cardio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