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教案-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网
安庆师范学院精品课程
《古代汉语》讲稿
选用教材:郭锡良等《古代汉语》
施用范围:汉语言文学教育本科
课程负责人:刘敬林
目录
绪论
第一章 汉字
第一节 汉字的形体结构
第二节 汉字形体的演变
第三节 因形求义
第四节 古书的用字
第二章 词汇
第一节 古汉语的单音词和复音词
第二节 古今词义的异同
第三节 词的本义与引申义
第四节 同义词及其辨析
第三章 语法(一)
第一节 词类的活用
第二节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
第三节 古代汉语的被动句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词序
第五节 几种常用的习惯句式
第四章 语法(二)
第一节 代词
第二节 副词
第三节 古汉语的介词和连词
第四节 语气词、词头、词尾
第五章 音韵
第一节 中古音常识
第二节 上古音常识
第三节 上古字音相同相近的判定
第四节 诗律常识
第五节 词律常识
第六章 古书阅读常识
第一节 古书的注解
第二节 古书的标点问题
第三节 古汉语今译问题
第四节 古代汉语的修辞方式
第五节 古汉语常用工具书
绪论
一、什么是古代汉语
古代汉语的概念,其含义十分广泛。从广义角度来讲,汉民族的形成之时,古代汉语就开始了,但是,在没有创造文字之前,史前时期的语言,我们已无从认识,自从有了文字以后,我们才得以认识古代汉语的历史面貌。因此,古代汉语的上限应该是有文字记载的书面语言开始。
古代汉语的下限,看法有些分歧。
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五四”。在“五四”以前的悠久的历史时期内汉民族人民所使用的语言都可以称为古代汉语(郭锡良等编《古代汉语》)。这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书面语有两个系统:一是以先秦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上古汉语书面语以及后代用这种书面语写成的作品,即通常所说的文言;二是六朝以后,在北方话基础上形成的“古白话”。按照这种看法,古代汉语应该和现代汉语直接相衔接。
另一种看法认为,古代汉语的下限是在晚唐五代。吕叔湘先生认为,古代汉语应该和近代汉语相衔接,而现代汉语应该属于近代汉语的一部分。按照吕先生的汉语历史分期,唐代的变文、禅宗语录、宋元话本等被认为是古汉语另一系统的所谓“古白话”,就不属于古代汉语,而属于近代汉语了。这样的分期,从汉语的发展来看,应该说是正确的。
明确汉语的历史分期,对我们学好古代汉语非常重要。我们通常所说的文言,包括从先秦到“五四”之间仿先秦两汉作品的书面语言。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比较接近口语,但魏晋以后,特别是晚唐五代以后,仿先秦作品的语言。与实际口语严重脱离。而我们现行的古代汉语教材所收的作品,一般都兼及唐宋以后的作品。我们在学习和理解古代汉语的语言现象时,应该明确古代汉语的下限是晚唐五代,唐宋时期及其以后的文言,尽管是努力仿照先秦两汉的书面语言写的,但不可能符合先秦两汉的语言实际。不仅如此,仿照者还不可避免地会杂进当时的语音、词汇和语法现象。因此,在学习唐宋以后的作品时,不能把这些作品中出现的语言现象当作是古汉语的典型的语言现象。更不能以这些作品中的语言现象去说明先秦两汉时期作品中的语言现象。
二、古代汉语课程的性质
古代汉语是一门带有工具课性质的基础课程。语言本来就是一种工具,对个人来说,是表达思想的工具,对社会来说,是交流思想并协调行动的工具。古代汉语是古人表达和交流思想的工具。正是语言本身的特点决定了这门课程的性质。
这样说,并不是意味着降低这门课程的重要性,恰恰相反,正因为这门课程的工具性质,对中文系学生来说,尤其显得重要。
我们要继承丰富得文化遗产,就要读古书,念古书,就要有阅读古书的能力,所以我们必须学习古代汉语。比如研究文学史:有古代的诗歌,古代的散文……没有古书阅读能力、我们便无以研究。就是研究自然科学,也要懂得古代汉语知识。比方说,天文学,数学这一些学科,我们的祖先很早就取得过在世界上领先的地位。就天文学来说,从东汉的张衡起,一直到南北朝的祖冲之、唐朝的僧一行、元朝的郭守敬,他们在天文学上的成就,比起西方来要早得多。又比方说我们要研究医学,中国古代的医书,当然是用古代汉语写的了,我们不懂古代汉语就看不懂。
举个简单的例子,中医的把脉,有四大类:有浮、沉、迟、数。这里的“迟”是“慢”的意思,“数”不好懂。我们如果懂得古代汉语,知道“数”在这里是“快”的意思,就很好懂了。我们如果搞科研,不管文科、理科,要深入研究,就要读古书,就非懂古代汉语不可。
就是平时我们阅读古代作品,有些地方看起来容易,往往也会弄错。例如曹操《龟虽寿》:“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看起来很好懂,很多人引用,其实不太好懂。
“烈士”不是今天讲的“烈士”——为了革命事业而牺牲的人。“烈士”在古代有二义:一是重义轻生的人,另一是有志要做一番大事业的人。曹操这首诗中的“烈士”就是后一种意思。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