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如服务企业中心突出维护职能创造性地做好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寻找达尔文的足迹教案 青岛版(三年级起点)
教学目标
1.通过对搜集的有关进化问题的资料分析,体验到科学探究中证据、逻辑推理及运用想象建立假设和理解的重要性;能尝试运用不同的方式分析信息资料,对现象进行合理的解释。
2.在探究生物进化的问题中尊重证据,不迷信权威,敢于提出自己的观点。
3.能根据事实资料解释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含义;能根据自己的理解阐释人类的进化历程。
活动准备:
1.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在课前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归类整理,按生物进化问题、达尔文探究科学的精神、达尔文的主要贡献等进行分类。
2.教师帮助学生搜集目前生物种类及存在数量方面的资料以及生物繁殖能力的资料,便于学生有充足的事实依据来研究生物相对平衡的问题,为获得“适者生存”、“自然选择”的论点打下基础。另外,教师最好准备丰富的图片、文字及视频资料,以此开阔学生的视野。
导入新课:
达尔文简介:达尔文1809年出生在英国,从小喜欢打猎、采集矿物和动植物标本。1828年在剑桥大学学习神学。1831年大学毕业,以博物学家的身份自费到“贝格尔”号军舰作环球考察;1832年,达尔文在巴西海拔4000米的山上发现了贝壳化石,经过反复思索他终于明白了地壳升降的道理。1836年10月,达尔文回到英国,1842年,第一次写出《物种起源》的简要提纲。1859年11月,写成了科学巨著《物种起源》旗帜鲜明地提出了“进化论”的思想,说明物种是在不断变化之中,经历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演变过程。
教学过程:
一、学生根据资料对有关生物相对稳定的事实资料进行讨论和分析,认识到象的存活数量与繁殖数量间的关系。推测其中的原因,对此问题找到恰当的、合理的解释;然后再对学生搜集到的相关资料进行分析,在对多种生物的存活数量与繁殖数量的分析、讨论中,归纳出自己的认识,根据自己的认识合理地科学地解释此种现象。
1.你能举一些例子来说说目前的某一种生物大约有多少吗?
2.它的繁殖能力是怎样的?
如:在人类开始商业捕鲸活动之前,北大西洋海域的鲸鱼数量大概为现在的2-24倍,确定在人类还未开始商业捕鲸活动的时候,北大西洋一带的鲸鱼数量大约为86.5万头。
二、学生根据资料讨论、分析,说出这种生物现象的原因,教师同时展示达尔文提出的自然选择与适者生存的观点的具体意义。
让学生将自己通过探究获得的科学结论与科学家得出的结论相对照,提高学生的自信心,树立不迷信权威的信念。
三、展示有关古人类化石、人类进化方面的挂图、实物等以讲故事或资料介绍的方式对拥有的资料进行交流,通过自主想象、分析、推测人的进化历程,可以用文字表达出进化过程,也可以画出来。
四、通过资料卡:马的进化过程的图片资料,从最早的始新马到现代马。可以让学生初步了解人类进化历程;人类的进化历程是对工具的选择和使用的过程,从四肢行走的猿人到直立行走的人,人的发展和进步是劳动的结果-劳动创造了人。
五、让学生了解人类进化的四个阶段:
1.早期猿人
2.晚期猿人
3.早期智人
4.晚期智人
附送:
2019-2020年六年级科学下册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1教学反思 教科版
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是学生初步明白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后的第一个化学实验,实验不像物质加热或燃烧一样,学生具有一定的认知基础,知道加热过程中一般会产生哪些现象。这个实验涉及到学生不熟悉的小苏打和有些经验的白醋。
本课需要让学生观察苏打和白醋的特点,并做好有效记录。同时,观察两者混合后产生的现象,并且要注意混合需要有一定的比例。由于混合现象比较剧烈,有比较明显的泡末产生,学生往往把注意点只放在泡末上,而容易忽视其他的现象。在做实验时,要求学生留下一些样本,混合后迅速地用玻璃片盖住瓶口,只是在实验过程中,一般的玻璃片盖不住烧杯,而使空气混合进来,造成不必要的麻烦。物质按照一定比例混合后,学生通过眼睛看(现象),摸(杯壁感受温度),试(杯中空气)等方式综合体验物质反应后所产生的现象。
其中验证杯中的气体是什么物质是本课最难也是最精彩地部分。学生通过看书也许知道里面会有产生的气体是二氧化碳,但是只有比较少的学生能够说出鉴别二氧化碳的方法,当然个别学生会联想到五上我们在鉴别呼出气体成分时做的实验,用燃烧的木条伸进去,看看木条燃烧的情况是否发生变化。同时,教师应引导学生注意,之所以能让燃烧的木条熄灭,是因为二氧化碳沉在杯底部,它的密度要比空气大。从而更多的了解二氧化碳的特点,此时许多孩子也许都认为这就是二氧化碳无疑了。此时,老师仍需要引导我们不应该轻易地下结论,教材上:科学家经过研究,确定这是二氧化碳。重点向学生表达研究的内涵,让学生明白,科学研究时,需要的是证据,而且证据要越充分越好,不能盲目的凭借几个现象就轻易地下判断。最后,让学生观察剩下的物质,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三次月考试卷及答案.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单元长方体和正方体试卷.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抽测试卷.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教学计划.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中测试题.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试题.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期末试题.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模拟测试题(2).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毕业检测试卷.doc
- 2019-2020年六年级数学第二学期能力训练练习题(2).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