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3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ppt
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理论支撑 肖化移 副教授 博士湖南师范大学 教育科学学院804211357@ 一、职业教育理论的作用 二、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理论 一、职业教育理论的作用 解释、预测、指导实践 1.解释 解释为什么和解释是什么 如:为什么职业院校需要“双师型”教师?为什么职业教育需要校企合作?为什么职业教育课程应该以实践课程为核心?为什么不能用普通教育的学术质量标准去评价职业院校的学生?…… 职业教育的质量标准是什么?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到底是什么?…… 2.预测 从宏观层面预测职业教育未来的发展趋势;从中观层面预测职业教育的办学走向和管理模式;从微观层面预测职业教育课程模式与教学改革。 3.指导实践 指导教师理解教育教学各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指导教师理解教学和管理行为的合理之处;指导教师日常的科学研究(论文、课题);…… 二、当代职业教育发展的主要理论 1.职业教育理论的逻辑起点——职业教育的本质属性 职业教育的本质是是什么? 职业教育是培养人的社会实践活动(医疗、政治、文娱) 培养什么样的人?怎样培养?用什么知识去培养? 培养什么样的人:技术型、技能型人才——人才学中的相关理论如人才结构理论;教育学中的相关理论如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怎样培养:校企合作、工学结合、工作本位学习——教学论中的相关理论如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性学习理论 用什么知识去培养:技术知识——技术学中的相关理论如技术知识论、成功智力理论、多元智力理论 2. 职业教育理论 宏观层面的职业教育理论:能力本位教育理念、终身职业教育理念、新职业主义理论、职业教育市场理论…… 中观层面的职业教育理论:人才结构理论、人的全面发展理论、劳动力本位理论、职业能力观理论、多元智力理论、成功智力理论、X理论和Y理论…… 微观层面的职业教育理论:技术知识论、集群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体验性学习理论、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理论…… 3.相关理论举要 能力本位教育理念 (1)产生与发展 91、98,21C;普教—知识本位教育,职教—能力本位教育;代表地区、影响 (2)能力的本质?职业教育中能力的内涵? 职业教育中的能力是指职业能力(competence),它不同于心理学中“人类生来就有的潜能(capacity)”,也不同于哲学和社会学中的“一般能力(ability)”,同时也不同于普通教育学中的认知能力或智力(intelligence)。 CBE中的三种能力观: 任务主义能力观:视能力为一系列孤立的行为,能力与完成每一项工作任务相联系,可分解,可测量,适合于中职层次的机构对学徒和技术工人进行职业任务技能的培训(岗位培训); 一般素质能力观:将能力视为一般素质,认为一般素质对于有效的工作表现是至关重要的,但往往忽视具体的工作情景,主要出现在一些培养专业性人才的高等院校; 整合的能力观:将一般素质与具体工作情景结合起来,把能力看作个体在职业工作表现中体现出来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整合,注重培养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综合职业能力的培养,适合于培养各级技术应用型人才。 (3)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体系 图 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框架 一般认为,职业能力与具体职业或行业相关,是某职业最需要的能力,如律师的表达能力;普适性能力是非学科、非具体职业的能力,是一般技能的体现;学术能力则是一种可迁移的能力。三种能力在不同专业中有着不同的作用,但总的来说,职业能力对职业的成功是最重要的。雇主看重的也是如此。 图 职业学校学生能力体系模式图 (图中,1区为工作世界;2区为职业能力,它们是专业能力、方法能力和社会能力;3区为普适性能力,它们是交流与合作能力、信息收集与处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与学习能力以及应用科技成果的能力;4区为学术能力,它们是言语能力、数学与逻辑能力、欣赏能力和创造能力。箭头“ ”表示各类能力对工作世界产生作用的重要程度,越往外其重要程度越小。) 职业学校学生的能力与现实世界中的能力不是一一对应的。现实世界的不断变化要求人们具有不同程度的独立性,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人们会发现自己经常从一种类型的情景走到另一种类型的情景:有些是自己熟悉的,有些是自己不熟悉的。在这些情景中,又会发现自己熟悉的问题和自己不熟悉的问题。在熟悉和不熟悉的情景中解决熟悉和不熟悉的问题,需要有不同的能力,即独立的能力和非独立的能力。非独立的能力在解决问题时依赖于熟悉的情景和熟悉的问题,而一旦这种情景发生变化,问题变得不熟悉时,就需要依赖于人的独立能力来解决问题(如图)。 不熟悉的问题 Z 熟悉的情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人教版一年级语文下册期中试卷及参考答案.pdf VIP
- 第2讲古代中国的地方行政管理制度课件高三历史二轮专题复习.pptx
- 履带式起重机检查表(检查).doc VIP
- 2023年内蒙古政协办公厅所属事业单位公开招聘工作人员8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共500题)含答案详解.docx VIP
- (完整word版)GB_T18983-2017_淬火-回火弹簧钢丝.pdf VIP
- 安川E7变频器说明书.pdf
- 小学数学答题卡模板222222.doc VIP
- 幼儿园:《拜访春天》主题审议详细版.docx
- 云南电网公司2024年招聘71人公开引进高层次人才笔试参考题库答案题库大全附答案【A卷】.docx VIP
- 2024年时事政治试题及答案(100题).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