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5章机械通气
第十五章 机 械 通 气 目的与要求 了解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掌握机械通气的目的及适应证 了解人工气道的种类和建立方法 熟悉各种通气模式的意义和选择原则 熟悉呼吸机的调节和实施方法 了解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以及对生理的影响及其防治 了解机械通气的护理 了解机械通气中镇静、镇痛及肌松剂的使用 教学内容 一般介绍机械通气的基本原理。 详细讲解机械通气的目的、适应证、禁忌证。 重点讲解控制通气、辅助一控制通气、间歇指令通气、呼气末正压、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的概念与其意义(为本章难点)。 一般介绍反比通气、分钟指令通气等特殊通气方式。 详细讲解机械通气的适应证、禁忌证、呼吸机参数的调节、实施方法、撤机指征及方法。 一般介绍机械通气的并发症以及对生理的影响及其防治。 一般介绍机械通气的护理 一般介绍机械通气中镇静、镇痛及肌松剂的使用 机械通气(mechanical ventilation)是应用呼吸机进行人工通气治疗呼吸功能不全的一种有效方法,其主要作用是增加肺泡通气,减少呼吸做功和改善氧合。 机械通气的历史与现状 人类在很早以前就认识到呼吸对于生命具有重要意义。 Hippocrates(公元前400年):吸入气中确实存在某些成分,经心脏而扩至全身。 Galen(公元131~公元201年)认为机体仅仅是灵魂的工具。 公元2世纪,《金匮要略》《华陀医方》已采用屈伸手臂,按压胸廓的人工呼吸法和胸外心脏按摩法来急救病人。 公元4世纪左右的《中藏经》 口对口人工呼吸的记录。 公元15世纪, Leonardo da Vinci认为:空气通过胸廓风箱式的作用而进入肺内。 1543年,Vesalius首次对猪进行气管切开置入气管内插管成功。 1667年Hooke在狗身上重复这一技术,并首次应用风箱技术成功进行了正压通气。 1792年,Curry首次在人进行了气管内插管。用于人类疾病的抢救。 1846年Morton己醚麻醉示范演示成功,现代麻醉学的开始。 1869年,德国的Trendelenburg,上气道手术中将带气囊的气切插管麻醉用于人。 1909年Janeway发明了一个小型硬质容器,称为“小型铁肺”。 20世纪初,电力的广泛应用,为体外负压通气的研究提供了条件。 1926年Drinker与Shaw制造一个金属制成的圆桶,随箱内压力变化而产生呼吸。 1928年10月因脊灰呼衰昏迷8岁女孩,首次接受治疗。数分钟后神志恢复。 Drinker铁肺研制成功并用于临床,是机械通气史中的一个里程碑。 1946年Bennett间歇正压呼吸机已具备现代呼吸机的基本结构。 1948年,美国脊灰大流行,铁肺缺点充分暴露。(疗效较低、气道管理困难) 1949年,Bennett给铁肺增风箱,正压与体外负压结合使死亡率降至12%。 哥本哈根,压缩气囊间歇正压通气脊灰呼衰。死亡率87%降至25%。 Engstrom研制出世界上第一台容量转换型呼吸机。 Ashbaugh于1967年以Barach在1938年所描述的呼气末正压(PEEP)技术用于ARDS患者的机械通气治疗获得满意疗效 1971年,Gregory应用持续正压通气(CPAP)治疗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取得成功。 1973年,Bowns在接受机械通气治疗患者的撤机过程中,首次采用间歇指令通气(IMV)模式,使患者顺利脱机。 1981年Servo 900 C和 Engstrom呼吸机开发出压力支持通气(PSV)模式。 美国伟康公司1989年研制成功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模式,尤适宜于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应用。 基本原理 目前临床主要使用正压通气(positive-pressure ventilation)支持肺泡功能。自主呼吸时,由于呼吸肌主动收缩,膈下降,胸内负压增加,使肺泡内压低于气道口压,气体进入气管,支气管和肺泡内,而正压通气是指由呼吸机提供高于肺泡内压的正压气流,使气道口与肺泡之间产生压力差,从而建立人工通气。由此可见,正压通气有别于自主呼吸,在通气过程中,气道压力势必升高。 机械通气的目的 (一)机械通气的生理目的 1. 支持或维护肺部的气体交换: ①维持正常肺泡通气,使PaCO2和pH 保持在正常范围。 ②维持正常动脉血氧合,使 PaO2、SaO2保持在能接受的范围,SaO2 90 %,PaO2 60 mm Hg。 2. 增加肺容量: ①吸气末使肺部扩张:每次呼吸后使肺部得到充分的扩张,以预防和治疗肺不张,并改善氧合和肺部顺应性。 ②增加功能残气量(FRC):ARDS 使用 PEEP 维持和达到 FRC 的增加。 3. 减少呼吸功:在气道阻力增加或肺顺应性降低、呼吸功增加时,机械通气可减轻呼吸功和呼吸肌群的负荷。 (二)机械通气的临床目的 1. 纠正低氧血症。 2. 治疗急性呼吸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