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变法 1、北宋选官的的两项主要制度? 2、掌管北宋地方行政和财权的官员? 3、“通判”的两项职能? 4、掌管北宋中央行政权的机构及其长官? 5、掌管北宋中央财权的机构及其长官? 6、北宋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别归属哪个机构? 7、导致北宋军队“兵疲于徙,将无常兵”的制度? 8、和北宋并列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9、宋代科举考试的两个特点? 10、宋代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及农业生产盛行的制度? 1、北宋选官的的两项主要制度? 科举 恩荫 2、掌管北宋地方行政和财权的官员? 知州 转运使 3、“通判”的两项职能? 监督 司法 4、掌管北宋中央政府行政权的机构及其长官? 中书门下 参知政事 5、掌管北宋中央财权的机构及其长官? 三司(户部 盐铁 度支) 计相(三司使) 6、北宋统兵权和调兵权分别归属哪个机构? 三衙 枢密院 7、导致北宋军队“兵疲于徙,将无常兵”的制度? 更戍法 8、和北宋并列的两个少数民族政权? 西夏 辽 9、宋代科举考试的两个特点? 录取人数增加 制度完善(糊名 誊录) 10、宋代土地所有制的特点及农业生产盛行的制度? 田制不立(土地高度集中) 租佃制 北宋建国后采取哪些具体措施加强中央集权? 北宋加强中央集权产生了什么消极影响? 必修二:北宋政府对土地兼并采取什么措施?有什么影响? 2009年高考宁夏文综41题(15分)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摘编自《续资治通鉴》等 材料二 知大名府韩琦言:“臣准散青苗诏书,务在惠小农,不使兼并乘急以要倍息,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今所立条约,乃自乡户一等而下皆立借钱贯陌,三等以上更许增借。” ——摘编自《宋史 食货志》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 材料一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其中制度规定的目的。(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相关制度规定的历史背景。(5分) 分段,划分层次 材料一 第一段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第二段分三层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划分层次,划出关键词句 材料一 第一段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第二段分三层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便。 即不得非时衷私起移。如是主人非理拦占,许经县论详。” 材料一 第一段材料叙述契约内容,需要归纳信息,分析影响作用 北宋初年规定:租佃土地须“命立要契,举借粮种,及时种莳。俟收成,依契约分,无致争讼”。如有纠纷,“只凭契照为之定夺”。 宋初规范租佃关系,稳定农业生产(作用) 第二段 概括归纳信息,分析挖掘含义 宋仁宗天圣五年(1027年)诏:“江淮、两浙、荆湖、福建、广南州军,旧条:私下分田客(佃户)非时不得起移,如主人发遣,给予凭由,方许别住。 北宋中期,南方进一步明确租佃关系, 多被主人折勒,不放起移,更不取主人凭由,规定须每年收田日毕,商量去处,各取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