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构建简易动态模型 学习有丝分裂.doc
构建简易动态模型 学习有丝分裂
摘 要:生物学是一门以实验和观察为基础的科学。在高中生物课本中,有大量的微观的内容,虽然过程很具体,但由于无法直接观察,进而让学生觉得比较抽象,难以理解。物理模型可以将微观的内容放大,让学生可以直接观察,而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关键词:物理模型;有丝分裂
《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把模型方法列为基础知识范畴,明确提出“建立模型”等科学方法及其在生物学研究中的作用,并将其规定为高中学生必须掌握的科学方法之一。高中生物中许多概念和实验过程都需要运用建构模型的方法去解决,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若能很好地运用模型方法,对提高学生生物学素养会有很大帮助。
一、有丝分裂教学中遇到的问题
有丝分裂这一内容,历来都是高中生物的教学重点,更是难点。其实有丝分裂本身是一个很具体的过程,其过程中的有关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也只是一种规律性的变化,在观察的基础上去学习,其实很好理解。但是,问题在于我们无法直观的去观察这一过程,整个过程都是依靠在几个固定的模式图基础上去联想,这样一来学生就会觉得这个内容很抽象、很高深、难以理解。有的学生甚至害怕遇到这样的问题,产生畏惧心理。
针对上面的问题,教师们在教学中也尽其所能地运用视频、图片、让学生画图等方法把这段知识呈现给学生,让学生去直观的观察。笔者认为,上述方法虽然能够将有丝分裂的过程直接的展示在学生眼前,可是也有许多的不足。例如,展示图片和让学生画图,虽然使学生能记住各时期的主要特点,但是学生很难感知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认为有丝分裂就是那几个模式图的简单拼接;播放有丝分裂的视频的确可以使学生感受到有丝分裂的动态过程,实际上一两次视频的播放,学生不一定会有特别深的记忆,几天后可能就遗忘了大半。且展示的视频大多是动画模式图,属于强加于学生的知识,并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二、就地取材,构建动态模型,调动学生学习的能动性
笔者认为,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在有丝分裂的教学中利用构建有丝分裂的动态模型,可以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思维,使学生更深刻的理解有丝分裂的过程及其过程中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数量变化规律。
制作模型的关键在于取材,物理模型的建立是舍弃次要因素,把握主要因素,化复杂为简单,完成由现象到本质、由具体到抽象的过程;物理模型不仅再现了过去已经感知过的直观形象,而且要以先前获得的科学知识为依据,经过判断、推理等一系列逻辑上的严格论证,具有一定的科学性;理想模型来源于现实,又高于现实,是抽象思维的结果,所以又具有一定的假定性,只有经过实验证实了以后才被认可,才有可能发展为理论。总之,物理模型既是抽象性和形象性的辩证统一,又是科学性和假定性的辩证统一。
在取材上,我更主张就地取材。市场上的模型虽然更规则、更精美,但是不管在经济性,还是普及效果方面都不理想,无法经常使用。就地取材有以下几个优点:
(一)经济性
经济性直接关系到普及性,就地取材是每个学生都能做到的。
(二)可重复性
当学生掌握了就地取材构建模型时,就会在自己需要的时候构建简易模型,巩固相关的知识。
三、培养学生的生物学素养和科学学习方法
寻找建议物理模型的过程,也是学生深化学习有关知识的过程。当学生能够自主的找到自己周围与生物知识有关合适的模型时,就会对生物学科产生兴趣,原意去想办法解决生物中的重难点。同时学生也可以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其它学科,提高学习的效率。
四、基于“有丝分裂”模型建构的教学策略
(一)染色体的准备
有丝分裂中最主要的材料就是染色体。首先我们得根据染色体的成分构建简易模型。圆珠笔就很符合染色体的特点,笔芯相当于DNA,笔壳相当于蛋白质。同时在实际操作中,也有部分学生以纸片来模拟,这也是可以的,但是需要在纸片上画上DNA。
有丝分裂中最本质的变化就是染色体的变化,主要是涉及到染色体的复制、位置变化、分裂等过程,以及在这些过程中与DNA、染色单体的关系。讲到染色体复制时,可以结合书本知识和图片,设以下几个问题:
1.我们该如何构建复制后的染色体?
学生就容易想到该用另一支同样的笔,与之前的结合在一起
2.结合的部位在染色体中相当于什么结构?
结合书本图片可知,应该是着丝点
3.复制前是一条染色体,复制后是几条?
复制后仍然是一个整体,也应该是一条。总结出染色体的数目与着丝点的数目相等。
通过观察模型,复制后,每条染色体上应有两个DNA。
这样经过对染色体模型的观察,可理解染色体、DNA、染色单体的关系。
(二)分组演示有丝分裂动态过程
有丝分裂过程的动态演示,笔者通过课前学生分组准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