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小农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小农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小农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小农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学院:机电学院
学号:
姓名:
班级:
时间:
小农经济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摘要:
小农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是一种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本文论述了小农经济在我国的发展历史以及小农经济的发展对社会发展和对科学发展的影响,最终揭示了科学发展与小农经济改革之间相互作用原理,即从生产力,生产关系角度论述原理。因此要利用小农经济的改革发展来促进社会的科学发展,并且利用社会科学发展取得的成绩,推动小农经济发展。
关键字:小农经济;科学发展;改革;经济原理:农业
小农经济的内涵以及特点
小农经济,又称自然经济强调以家庭为生产生活单位,生产出来的产品都用来自己消费或绝大部分用来自己消费,而不是进行商品交换,主要特点为:以家庭(也包括氏族公社、封建庄园等)为主要基本生产单位,生产规模相当小。大多数情况下产品的原料采集、生产乃至消费都是为了满足劳动者自身需要(而不是为了进行资本积累并扩大再生产),只有在生产产品过剩的情况下才会将产品拿到市场上交换。并且自然经济中农业生产同家庭手工业制造相结合,即农产品以及一部分手工业品都是自主生产并使用的,也就是所谓的“男耕女织”现象。
经济学家艾利思对小农的定义有其独到之处,即“主要从农业中获得生活资料、在农业生产中主要利用家庭劳动的农户”,而且“部分地参与常常是不完全或不全面的投入和产出的市场”。这个定义巧妙地或者有意地避开了关于农民经济理性的争议。根据这一定义,则农民如果把全部财产转变为面向充分发展的市场的生产,农户就变成农业家庭企业,农民也就不再是农民[1~3]。
恩格斯曾经提出:“小农,是指小块土地的所有者或租佃者——尤其是所有者,这块土地既不大于他以自己全家的力量通常所能耕种的限度,也不小于足以养活他的家口的限度”。可以说,这是迄今为止有关“小农经济形态”的一个最完整、最严密、最准确的科学界定,显示出了富有弹性的理论解释力和时代包容性。根据农业科技史专家的研究,土地单位面积产出水平所对应不同的耕作模式下的农业生产力水平在不同历史阶段上存在着巨大的差异[4]。
毫无疑问,中国是世界上一个非常典型的小农制国家。正如毛泽东曾经指出:“在农民群众方面,中国几千年来都是个体经济,一家一户就是一个生产单位,这种分散的个体生产就是封建统治的经济基础,而使农民自己陷于永远的穷苦”。
传统小农经济对中国发展的阻碍
在中国历史的各项制度中,传统的小农经济作为一项基本的经济制度,至少已有2500年以上的历史了。这种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就是低投入——低产出。纵观两千多年的封建历史,中国历史上的小农,在国家(或地主)的高额剥削下,其实并没有自己的经济,只不过是劳动工具而已。其结果,就是小农不得不最大限度地降低农业投入,用尽可能少的土地,并且主要依靠人力和简单工具,来进行农业生产;而小农以大量的粮食替代品来维持生存,实际上也极大地降低了劳动力成本的投入。
这两方面的因素,使得中国历史上的小农经济,因这种低投入——低产出模式而得到强化:一方面它有利于人口的再生产;另一方面它有利于小农核心家庭的再生产。中国之所以自古就形成为一个“小农经济的汪洋大海”,其基本原因就在于此[5~7]。
小农经济的低投入——低产出,以及这种小农经济的大量存在,加上城镇农产品市场消费人口过低,严重制约了农产品的市场化需求,从而也导致了中国历史上工商业发展空间的狭小,制约了中国历史的发展。当进入近代之后,中国经济的近代化转型,所面临的最大的障碍,同样是历史遗留给我们的如汪洋大海般的小农经济。小农经济的低投入低产出,作为一种继续在发挥作用的历史传统,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影响可能是致命的。从发展的眼光来看,它是一种限制性的生产结构,即:(1)它仅仅有利于自身在数量上的扩展;(2)这种数量上的扩展极不利于它自身的结构变迁;(3)极不利于农产品的市场化,(4)一般而言,它在本质上也不追求产量的增加[8]。
新时代背景下的“小农经济”对社会发展的影响
毫无疑问,中国的小农经济的传统,严重制约着我们的发展。但是在建国后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在农业中推行的一系列政策,都局限于生产关系方面的改革,以为只要把单家独户的农户集中起来,实行大规模生产,就可以把小农生产变为大农生产,使经营方式的社会性质发生质变,殊不知这一切都是在生产力基本没有改变和发展的基础上进行的[9~10]。超越了生产力发展水平,不但使经济建设脱离了国情,还使仍沿用旧体制下的生产力布局恶化。
从1978年开始,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逐步取代人民公社制度,农民开始承包土地,为期15年;到1993年第一轮承包期结束,又开始第二轮为期30年的承包期。l983年党中央《当前农村经济政策的若干问题》的颁布,有力地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