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韵生动 诗情流转.docVIP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气韵生动 诗情流转.doc

气韵生动 诗情流转   “气韵生动”原是绘画“六法”之一,是南齐画家谢赫在其所著的《古画品录》中提出的,指绘画的内在神气和韵味,达到一种鲜活的生命洋溢的状态。在中国古代,“气韵”也是最重要的审美形态之一,指在审美活动中,事物的内在生命活力的外在形态,给人一种感性具体、丰富全面的体验,给人留下很多联想和回味的余地。语文“具有重要的审美教育功能”,语文课堂,作为对学生进行审美教育的重要阵地,应该是气韵生动,诗情流转的;是灵活多变,充满张力的,是洋溢着鲜活的生命气息的课堂。   刚结束的“诗性教育背景下的语文审美课堂研讨会”上,我有幸执教了一堂研讨课――苏轼的传记散文《方山子传》。对这篇课文的解读、欣赏和设计、教学,让我对“审美课堂”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体会。   丘壑间有恢弘气象   《浮生六记》中,沈复对扬州平山堂曾作过如下臧否:“观其或亭或台,或墙或石,或竹或树,半隐半露间,使游人不觉其触目,此非胸有丘壑者,断难下手。”在沈复看来,园林要在有限的空间内,有韵致、有画意,能见出大世界,造园者需胸有丘壑。语文课堂亦如此,短短的45分钟内,披文入情,引导指点中,让学生得到情感体验,获得审美愉悦,教师需胸中有丘壑。   《方山子传》全文只有372个字,但方山子栩栩如生之人物形象,苏轼起落转换、舒卷自如之文笔,东坡贬谪黄州期间心态之折射,都可圈可点,值得赏析玩味。一节课上,如何安排“言与文”的比重,选取怎样的切入点引导学生理解作者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情感,鉴赏文章的巧妙构思,学习刻画人物形象的手法,的确颇费思量。   观摩柳袁照校长《旧日时光》 专题的诗歌欣赏讲座,他恢弘大气的教学设计思路,给予我很大的启发。柳老师抓住“什么是诗意”这一主线,一以贯之这一专题下的多首中外诗歌,品读赏析之余,引入张爱玲的小说作品《爱》,品味其最后一段诗意化的语句,再辅以自己的创作,在与学生对自己诗作的修改和品评间,引导指点学生领会“何为诗歌之‘诗意’”。整堂课,教学内容之间相对独立又左右勾连,前后呼应,每一环节无不着眼于“诗意”展开,韵味无穷,境界高远,有行云流水、一气呵成的恢弘气势,亦有浅斟低唱、气韵流转的无限诗情。   于此我想,如同造园者在造园之前,胸中要有章法,一堂“气韵生动”的语文课,教者在设计教案时,胸中亦要有一条清晰明朗的主线,这条教学主线是教者在反复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形成的比较成熟的教学思路。在此主线之下,再设计一节课的主问题,一线串珠地整体带动对课文的理解品读。基于这样的认识,在阅读了苏轼在黄州期间的诗文作品,重温林语堂的《苏东坡传》之后,我把分析人物形象和探究作者写作目的作为教学的两个重点,文章字句的疏通以学案的形式,放在课前由学生自读完成。抓住方山子给苏轼留下的最突出的印象――“异”,作为指点学生品读的主线,并以文中苏轼的四个问句(“何为而在此?”“而岂山中之人哉!”“此岂无得而然哉。”“方山子倘见之与?”)作为切入点和主问题,串起整篇文章,再围绕这四个问题来作进一步的细化设计。这四个问题层层深入,从不同角度深化着对课文内容的学习,在对问句解疑的过程中,学生很好地把握住了文章的内容和作者的情感。   著名教育家于漪老师说过“我的语文课执意追求的是一种教无定法,学无定式的文化美。不同的文体,我有不同设计,相同的文体,我亦要有不同设计”。我想,对于每一篇课文,教者应该潜心研究,精心设计,巧于构思,“胸有万千丘壑”才能使语文课堂“气韵生动”。   琐碎中藏无限烟波   晚明公安派代表袁中道对《金瓶梅》的艺术有一句精要的评语:“琐碎中有无限烟波。”“气韵生动”的语文审美课堂,亦是如此,既有如大川入海,恣肆浑莽,又有如苏州园林,推开一扇小窗,天地洞然其中。   听过徐思源老师的一堂课,归有光的散文名篇《项脊轩志》。有一处教学细节上的设计,给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徐老师引用清代大家姚鼐评价归有光的话:“震川之文,每于不要紧之题,说不要紧之语,却自风韵疏淡。”“不要紧”指什么?“疏淡”即疏放平淡,体现在哪里?在学生提问,老师答疑的过程中,指点学生品味平凡的生活场景之中所蕴含的款款深情。并让学生由此文去感受十六世纪东西方人文精神的遥相呼应,感觉中国知识分子与莎士比亚们同时代的觉醒。由这样一处细节,这样一篇古文,让学生有一种历史的国际的视野,并以这样的视野观照更多的文学文化现象。   语文课堂的“气韵生动”,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指点学生在细微之处留心、品赏,细心咀嚼那些看似无关紧要的话。一则可以品味出言外之意,提高对作品的理解能力;二则,在大处着眼的前提下,从小处探究,丰富了学生鉴赏文学作品的方法。   明代学者茅坤对《方山子传》这样评价:“‘奇颇跌宕’处似司马迁;‘烟波生色’处往往令人涕??。”这句话很好地评点了苏轼在叙事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