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_文小航讲解.pdf

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_文小航讲解.pdf

  1. 1、本文档共1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_文小航讲解

中国科学: 地球科学 2014 年 第44 卷 第12 期: 2768 ~ 2784 SCIENCE CHINA PRESS 论 文 中国东北半干旱区能量水分循环的同化模拟 ①* ② ① ① ① ③ ③ 文小航 , 廖小罕 , 袁文平 , 延晓冬 , 韦志刚 , 刘辉志 , 冯锦明 , 吕世华④, 董文杰① ① 北京师范大学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875; ② 科学技术部国家遥感中心, 北京 100036; ③ 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东亚区域气候-环境重点实验室, 北京 100029; ④ 中国科学院寒区旱区环境与工程研究所寒旱区陆面过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 兰州 730000 * E-mail: wenzerg@126.com 收稿日期: 2013-12-17; 接受日期: 2014-06-11; 网络版发表日期: 2014-11-14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10CB950504)、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项目(编号: 2013AA122003)和中国科学院寒旱区陆面过 程与气候变化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项目(编号: LPCC201101)资助 摘要 使用地球观测系统的中分辨率成像光谱仪(EOS-MODIS)提供的归一化植被指数 关键词 (NDVI)产品估算植被覆盖度和航天飞机雷达地形测绘任务(SRTM)制成的数字高程模型 WRF 模式 资料同化 (DEM)数据遥感产品替换WRF 模式默认的植被覆盖度和地形高度, 并且利用WRF 模式及其 能量水分循环 先进的三维变分同化系统(WRF-3DVar)循环同化东北半干旱区自动气象站近地面气象要素, 东北半干旱区 对东北半干旱区的温度场、湿度场、风场和能量场的结构及其日变化特征进行了较为细致的 模拟研究. 通过 4 组数值模拟试验分别探讨了同化气象要素与改变模式地表参数引起的不同 下垫面潜热、感热的分配关系和降水、土壤湿度变化引起的地表能量通量模拟效果, 并利用 通榆站、奈曼站、锦州站、和密云站2009 年6~8 月的通量观测资料与模拟结果对比检验. 结 果表明, WRF 模式能够较好地模拟出东北半干旱区夏季的近地面温度、风向、净辐射、感热 和潜热等要素的变化特征及日变化规律. 同化试验(Case 2)模拟的近地面气温、相对湿度、风 速相比控制性试验(Case 1)有所改善; 陆面参数试验(Case 3)和集合试验(Case 4)改善了感热和 地表热通量的模拟. WRF 模式能较好地模拟出下垫面土壤湿度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集合试验 (Case 4)土壤湿度模拟结果与4 个通量站观测值相比无太大差别, 但降水的模拟有待改善. 本 研究利用卫星遥感资料改善模式下垫面陆面参数, 利用气象资料同化改善近地面大气要素模 拟精度, 这是将各种不同空间和时间尺度的多源数据与数值模拟融合的有益尝试. 此研究生 成的东北地区资料同化数据集可用于气候变化、干旱监测等方面, 对深入了解半干旱区气候 的形成和维持机理具有重要的意义. 人类活动和全球气候变化在我国北方干旱化成 要课题(涂钢等, 2006). 已有相关研究表明, 人类活 因中的作用, 是当前研究全球变化和区域响应的重 动对我国北方干旱化可能有重要的影响, 甚至有加 中文引用格式: 文小航, 廖小罕, 袁文平, 等. 20

文档评论(0)

jiayou1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133070117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