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文化经典复习资料.doc

  1.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2015文化经典复习资料

2015年高考样卷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23-24题。 子路,人告之以有过,则喜。禹闻善言,则拜。大舜有大焉,善与人同,舍己从人,乐取于人以为善。自耕稼、陶、渔以至为帝,无非取于人者。取诸人以为善,是与人为善者也。故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公孙丑上) 23.?这一段中除了“与人为善”外,还有成语“?_______”也源于此。(2分) ?24.概括本段的主旨,并谈谈你对“乐取于人以为善”这句话的看法。(3分) 23. 闻过则喜 24. 主旨:此段言圣贤乐善之诚,并无人我的区分,所以,别人的善可以用来充实自己,而自己的善也可以施予别人。 看法:我们要谦虚好学,择善而从,完善自己,还要在现实生活中行善,做一个有益于社会的人。 一、孔子及《论语》 孔子(公元前551年9月28日―公元前479年4月11日),名丘,字仲尼,春秋时期鲁国陬邑人(今山东曲阜);祖籍宋国夏邑(今河南商丘夏邑)。中国著名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政治家。孔子开创了私人讲学的风气,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孔子政治思想的核心:仁、礼 1、 仁是礼的内核;2、礼是仁的目的与外在表现。3、礼是建立在仁的基础上的;仁是礼指导下的仁,是以等级制度为前提和目的的爱,不是无差别的兼爱、博爱。 (一)政治思想 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内容是“礼”与“仁”,在治国的方略上,他主张“为政以德”,用道德和礼教来治理国家是最高尚的治国之道。这种治国方略也叫“德治”或“礼治”。这种方略把德、礼施之于民,严格了等级制,把贵族和庶民截然划分治者与被治者。打破了贵族和庶民间原有的一条重要界限。 (二)经济思想 孔子的经济思想最主要的是重义轻利、“见利思义”的义利观与“富民”思想。这也是儒家经济思想的主要内容,对后世有较大的影响。他说:“见利思义”。要求人们在物质利益的面公元前,首先应该考虑怎样符合“义”。孔子并不排斥利。 孔子说:“君子喻于义”,但只是主张“见利思义”,反对“见利忘义”,并不反对正当的求利。韩非则认为君臣父子之间只有利害关系,没有道义关系,彼此是用“计算之心以相待的”,都是为了追求各自的“大利”。而后来的儒家则走向另一个极端,产生了讳言利,排斥利的倾向,如董仲舒就主张“正其谊不谋其利,明其道不计其功”。 (三)教育思想 ①教育对象:有教无类。 ②教育目的:安邦治国,学而优则仕。 ③教育内容:六经(六艺)、以“文行忠信”作文施教的主要内容,排斥生产知识和劳动技能的教育,把思想品德的教育放在首位,重视体育教育,讲美育; ④学习规律:要反复学习,温故而知新,理解“学”与“思”的关系。 ⑤教学方法:注重启发诱导,强调循序渐进、因材施教。注意切磋讨论,教学相长。“当仁,不让于师”。 四)哲学思想:中庸之道 有持中、稳健、理性、包容、调和的特色 1、以中道行事,不走极端 2、执两用中,实行稳健的主张 3、符合社会人生常道,做到合情合理。 4、宽容包纳,和而不同 (五)修身养性:君子 1、发愤忘食,乐以忘忧 2、安贫乐道 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4、直道而行 5、与人为善 6、文质彬彬 阅读面的文化经典选段,完成1-2题。 (5分) 子路日:“不仕无义。长幼之节,不可废也:君臣之义,如之何其废之?欲洁其身,而乱大伦。君子乏仕也,行其义也。道之不行,已知之矣。.” (节选自《论语.“微子》) 许由喟然叹日:匹夫结志,,固如盘石。采山饮河,所以养性,非以求禄位也:放发优游,所以安己不惧,非以贪天下也。 (节选自汉蔡邕《琴操·河问杂歇·箕山操》 ) 1.面对出仕与否,子路和许由各有什么不同的选择?(2分) 2.简要评价这两种人生观。(3分) 1.面对出仕与否的选择,路认为“不仕无义”,许由却坚决表明“非以求禄位”“非以贪天的志向。(用自己的话阐释也可以。) 2.子路以天下为己任、勇于担当,体现了社会责任感。许由拒绝荣禄、谦让隐退,听从内心呼唤,回归自然。都是个人追求,无所谓对错。 (意思对即可) 二、孟子及《孟子》 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中期鲁国邹人(今山东邹县东南部人),距离孔子的故乡曲阜不远。是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教育家,孔子学说的继承者,儒家的重要代表人物。相传孟子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的学生。学成以后,以士的身份游说诸侯,企图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到过梁(魏)国、齐国、宋国、滕国、鲁国。当时几个大国都致力于富国强兵,争取通过武力的手段实现统一。而他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并将其发展成为“仁政”思想,被称为“亚圣”。 南宋时朱熹将《孟子》与《论语》《大学》《中庸》合在一起称“四书”。 1、仁政思想:孟子继承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