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秋云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吕秋云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

四 支持居丧者应付悲哀反应过程 了解居丧者的人格对于了解个体的独特反应是必不可少的。 虽然痛苦,他必须面对和经历居丧过程,回避和试图绕过这一阶段是不现实的。 告诉他应激反应到底是怎么回事,帮助居丧者了解自身的悲哀过程,能减轻居丧者害怕会因此发疯的恐惧,也能帮助他们了解将要面临的问题。 五 帮助居丧者适应丧失,并逐渐投身新的生活 什么时候开始鼓励居丧者投入新的生活,取决于居丧者的个人特点、丧失的性质以及干预的进展是否顺利。但是,尽管有许多困难,必须在适当的时候迈出这一步,鼓励居丧者在新的活动、新的人际关系中找到生活的乐趣。 居丧干预不等于精神病学意义上干预。 首先要帮助居丧者适应,应付创伤事件,不要在情感发泄方面化太多时间。 提供放松的、使创伤受害者康复的环境,提高生活质量, 只有出现明显的精神症状时才实施治疗性干预。帮助丧亲者体会到自己的可控制感,如果不想谈就尊重他/她的意见,丧亲者在人际关系中暂时表现退缩应给予尊重 心理干预中的文化考虑 干预模式应当与当地的文化相适应 对于生命、伤害和死亡的信念 对于灾难性事件的文化认知和反应 祭奠仪式 与文化相适应的社会支持 祭奠仪式的心理意义 祭奠仪式会提供特定的时刻和空间来完成分离 仪式提供了相互支持的机会 恸哭提供了文化可以接受的表达悲伤的方式 清明节提供了与逝者定期接触的机会— 殡葬行业的性质? 殡葬行业—烧死人、埋死人? 是传承5000年文化, 是为活着的广大群众服务的, 殡葬消费:危机中的“口红”,是“面子消费” 我认为主要是“心理消费”。出于对死者的尊重和爱,表达对死者的情感和怀念。对的起故去的人,减轻内疚感 小结 痛失亲人是人生的重大丧失。可能引起情绪、思维、行为各方面的改变,也包括人际关系和社会功能方面的改变,有时还迁延成慢性状态,给个体及其家庭带来不可估量的损失。 鼓励人经历正常悲痛过程可预防丧亲危机所致的负性后果。 殡葬行业是为活着的广大群众服务的,协助丧亲者健康的表达对亲人的怀念 * * * * * * * * * * * * * * * * * * * * 殡葬职工心理及调节 吕秋云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 教授 中国心理卫生协会 常务理事 心理治疗与心理咨询专业委员会 主任委员 全国联合抗震救灾心理救援专家组 中国殡葬协会专家委员会委员 lvqiuyun@263.net 殡葬职工的压力 面对丧亲者:麻木、悲痛、愤怒、闹事。。。 —了解、理解和应对… 新时期的要求:殡葬改革,走向世界、世界殡葬协会主席国家 —扩大视野,顺应变化… 竞争的压力--工作的意义,学会放松 家庭压力—学会沟通 悲恸 悲恸为一连续的过程,但为了便于描述, 其可分为3个阶段 正常的悲恸反应 阶段I:数小时到数天 否认、怀疑 “麻木” 阶段II:数周到6个月 悲哀、哭泣、阵阵的悲恸 焦虑的躯体表现 不安 睡眠差 食欲减退 内疚、埋怨他人 死者仍存在的体验 错觉或鲜明的映像 听到死者讲话的幻觉 有关死者记忆的先占观念 社会性退缩 阶段III:数周到数月 症状缓解 社会活动恢复 怀念过去的好时光 (症状可能在周年忌日复发) 异常或病理性悲恸 (1)异常强烈的悲恸--达到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 35%的丧亲者在一定时间内可符合抑郁性障碍的诊断标准,注意迟钝症状和自尊的全面丧失现象(比自责更严重),因为这些表现极少见于那些单纯的悲恸者(Clayton等,1974;Jacobs等1989)。 (2)延长悲恸---时间超过6个月,约20%的人可持续更长时间(Jacobs, 1993)。延长悲恸可能与抑郁性障碍有关,但也可能单独出现。 (3)延迟悲恸--是指在亲人去世后2周左右丧亲者才出现第一阶段的表现,更常见于突然、外伤性或意外的亲人亡故的丧亲者。 例:“你们给我看两个木偶干什么?” (4)抑制或扭曲 抑制性悲恸指缺乏正常表现的悲恸, 而扭曲的悲恸指表现(抑郁症状除外)的异常, 这些异常或者体现在程度上,如有明显的敌意、过度活动或极端的社会退缩; 或者表现在类型上,如出现死者所患疾病的躯体症状表现等。 病人对与死者有关的场景或任何其他提示物的回避,在上述各种类型的悲恸中均很常见。 病理性悲恸的原因 异常的悲恸通常更常见于以下情况: ◆死亡突然发生,出乎预料; ◆丧亲者与死者之间存在非常密切、或依赖性、或矛盾的情感联系; ◆幸存者生活无保障、在表达感受上存在困难或以往罹患精神疾患; ◆幸存者需要照料孩子而不能随意地显示自己的悲恸之情。 痛苦工作(Crief work) 痛苦工作概念是当前危机干预理论最为重要的基础.1942年波士顿椰子园音乐厅(cocoanut grove melody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