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金《家》的文献综述.doc

  1. 1、本文档共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巴金《家》的文献综述

关于巴金《家》的文献综述 1130010291 武丹 1106 巴金的长篇小说代表作《家》在现代文学史上具有崇高地位,不仅由于它深刻的思想内容,而且在人物塑造、语言艺术上也深受广大读者称赞。本文即是将各位研究者对于《家》中的人物形象、爱情悲剧以及语言艺术上的研究进行综述。 一 对塑造的典型男性形象的研究 曾丽明在研究《家》的人物创造时提出:看一部小说成功与否,首先看人物写得怎样。而人物形象的成功与否,主要看两个方面:其一,是否逼真;其二,是否寓于意蕴,即典型性。他认为从巴金《家》的七十多个独特的人物形象的成功经验来看,大致概括为:有感受、有原型、有性格、有血肉。对于人物的典型性而言,巴金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单纯化——攫取人的精神本质和合成化——强化人的本质特征。[1] 代江平认为《家》最见功底的人物形象是觉新。他是一个能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悲剧命运却又怯于行动的“多余人”,是封建官僚大家庭和旧礼教毒害下人格分裂的典型性格,是当时社会悲剧的牺牲品。并且他认为觉新性格的内向、谦卑、顺从和怯懦导致了他的人生悲剧。[2]而邱桂萍却觉得对觉新不能简单这么认同。实际上,人物性格的丰富性、复杂性、矛盾性和微妙性在觉新身上体现的淋漓尽致。除了过分忍让、逆来顺受外,具有爱心和责任感是觉新性格中的基础,它引领着其它个性分支的存在和发展。在军阀开战时,觉新对家人的保护则充分显示他个性难以见到的果敢、刚毅与坚强,更说明人物个性的复杂。[3]王新玲在《掘墓人·守墓人·墓中人·殉葬平》中将觉新定位成守墓人。在她看来,觉新一方面奉行“不抵抗主义”“作揖主义”,另一方面又强烈渴望个性自由,个性解放,渴望得到个人生活的幸福。但他生活的那个历史转折时期和他在封建家庭所处的长房长孙的特殊地位使他活得比弟弟们更沉重,更痛苦,更孤独。[4]她和刘青一致认为觉新的悲剧让我们看到封建制度对健康人性的残害,而且告诉我们,对于封建恶势力只能奋起抗争,去争取人格的自由和独立,争取爱情的幸福,妥协和退让是没有出路的。作者塑造这一悲剧人物形象,既是唤起读者对他的同情,更在于呼唤民众不要重蹈覆辙。[5] 觉慧是这部作品的核心人物,是巴金以酣畅淋漓的笔法刻画的心目中的“英雄”。田苍劲在研究觉慧的性格时指出:他是五四首先唤醒的中国人,是封建家庭大胆而幼稚的叛徒,是一个具有初步民主主义和人道主义的反抗者,反抗、叛逆是其性格的核心。并且他还说明觉慧的反抗具体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再社会斗争中接受了新思想和新教育的影响,积极投身五四运动。二是在家庭斗争中,他藐视封建等级制度和礼教,反对作揖主义。三是在爱情追逐中摒弃传统的世俗偏见和等级观念,与婢女鸣凤相爱。[6]这一点有些研究者认为这是他反封建精神最突出的表现。[7]但是薛超却认为觉慧对鸣凤的爱还有一定社会地位思想的影响。纯真而不深挚,热烈而欠不渝。他认为觉慧在梦中对鸣凤社会地位的要求,还没有超出小资产阶级的思想意识,使他的爱带有激进的小资产阶级知识分子浪漫的特色。由此也可以看出,觉慧反封建的思想还是软弱的,妥协的。[8]王新玲在肯定“大胆”和“幼稚”是觉慧思想性格的基调,还有他形象的成功之处在于写出他思想性格发展过程和形成的客观社会基础。[9]然而他的叛逆个性是如何形成的呢?田苍劲认为主要是家庭的促成和时代的影响,而家庭的促成则主要是因为他目睹了身边发生的一系列悲剧。[10]除此之外,有些评论者说“觉慧的反抗是以个人为基础的,追求的也只是婚姻自由个性解放。”刘世楚和张慧敏等人完全否定并以“觉慧参加情愿、帮觉民逃婚、阻止瑞珏出城生产、鼓励觉新、痛斥捉鬼把戏等等”来加以反驳。[11]进而有评论者说“觉慧的反封建有多大意义?他们的出路呢?”刘世楚认为觉慧在思想和行动上否定了一个统治几千年吃人的封建制度,否定这个制度维系的封建礼教和传统习惯,这么重大的革命没有意义,那什么算有意义?[12] 与新一代的青年相对抗的就是封建制度的代表人物——高老太爷,他是这个大家庭中至高无上的主宰者,掌握着年青一代的生杀大权。万彩琴将高老太爷的性格总结为专横和虚伪两大特征。[13]她认为《家》通过对高老太爷的刻画,把一个专横、腐朽、走向灭亡的反动制度形象地展现在读者面前。王新玲觉得通过高老太爷自身荒淫无耻形象,意在说明:虽然他以最后的挣扎来维持这个封建世家,但剥削阶级内部的腐朽性已决定了它必然灭亡的命运。[14]高老太爷在临死时向觉慧说:“我现在有些明白”,并改变原先注意,冯家亲事暂时不提,让觉慧好好读书。这段描写,不少评论家说“表示阶级调和”、“宣扬人性论”、“违反艺术真实”等。刘世楚对此认为:老太爷此时的言行举止既有作为一个封建统治阶级的代表具有阶级性,又有作为一个生命垂危的老人而不带阶级性。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