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景云搜集制作
2006年高考语文试卷及答案(重庆卷)
8 150 1 11 33
语文试题卷共 页。考试时间 分钟。第 至 题为选择题,
12 25 117 150
分;第 至 题为非选择题, 分。满分 分。
4 3 12
一、(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 附和 蛊惑人心 祸起萧墙
B、遏止 扼要 鄂伦春族 厄瓜多尔
C、菁华 矜持 泾渭分明 惊世骇俗
D、撕裂 趔趄 烈火金刚 骂骂咧咧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慰藉 销毁 矫揉造作 瞠目结舌
B、焦躁 坐标 变本加厉 缘木求鱼
C、颠簸 竣工 关怀备至 顶礼摩拜
D、盘绕 静谧 哄堂大笑 迫不及待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奶奶在城里呆了许多年,很少出门,从不逛街。有一次乡下
的亲戚下来了,她竟然毛遂自荐,要带他们上街去玩。
B、午后,我独自在花间小径上穿行,猝不及防地被一只蝴蝶在面颊
上点了一个触吻,一时,心头掠过了几许诗意般的遐想。
C、李老汉是一个知恩图报的人。别人给他的帮助与恩惠,哪怕仅仅
只是一句安慰的话,他也睚眦必报。
D、植物也有 “喜怒哀乐”,养植物跟养宠物一样,对它经常给予关
景云搜集制作
爱,让它 “心绪”良好,它就会投桃报李,令你心旷神怡。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通过仪器来观察世界开阔了人们的视野,由此也改变了我们
对物质世界的认识。
B、新牌坊立交桥的建成将大大缓解交通高峰期的堵车问题。
C 5
、由于适当的温度有助于化学反应速度,工期将选在气温较高的 、
6月份。
D、这些事故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究其原因,主要是一些
主管领导和管理部门对安全生产没有引起高度重视。
3 3 9
二、(本大题共 小题,每小题 分,共 分)
5 7
阅读下文,完成第 - 题。
文化危机深化到一定程度,必定引起深刻的文化转型。所谓文化转型,
是指特定时代、特定民族或群体赖以生存的主导性文化模式为另一种
新的主导性文化模式所取代。在这种意义上,文化转型同文化危机一
样,并不是经常发生的社会历史现象,无论是个体的文化习惯的改变、
价值信念或信仰的改变,还是特定群体或特定社会某些文化特质或文
化理念的一般意义上自觉的或不自觉的更新,都不能算作文化转型,
只有在大的历史尺度上所发生的主导性文化观念、文化理念、价值体
系、文化习惯的总体性的、根本性的转变,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
按照这种尺度,人类迄今所经历的最深刻的文化转型就是现代化进程
中的文化转型,即传统农业文明条件下自在自发的经验型的文化模式
被工业文明条件下的自由自觉的理性文化模式所取代。这即是人们通
景云搜集制作
常所说的文化的现代化或人自身的现代化。
文化的变化呈现出多样化的特征。例如,我们生活世界中的具体的文
化要素、文化特质、文化形式即使在文化模式的常规期或稳定期也会
或快或慢地变化,一些习惯、惯例、文艺形式、仪式等等甚至在总体
文化模式没有发生根本性变化时,也会自己经历生灭的变化。但这种
变化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模式在总体上所经历的裂变与危机。再如,
当一种文化中的个体通过交往或迁移而生活于另一种文化之中时,他
也必须经历痛苦的文化模式转换问题;同样,当一个个体经历生命中
的不同的生理时期,必须经过个体文化模式的阶段性转变,这些也同
样不是我们所说的文化转型。就是两种不同的文化通过人的交往或交
流发生接触和碰撞,也会引起某一方或双方人的衣食住行、语言符号、
审美情趣的一些具体改变。即使这样,也还不一定是真正的文化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工农医类)数学.pdf
-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广东卷)数学.doc
- 2000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Ⅰ(广东卷)数学.pdf
-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上海卷)数学.doc
- 2001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上海卷)数学.pdf
-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doc
- 2002年普通高等学校春季招生考试(数学).pdf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数学(理工农医类).doc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数学(理工农医类).pdf
- 2004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北京卷)数学.doc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