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四章第一节.ppt
请同学们想一想,长达近四百年的分裂,为何在6世纪末能够统一,隋统一中国具有哪些条件呢? 具有以下几个条件: 二、隋朝的建设 隋末农民起义 618年,隋炀帝被部下所杀,隋朝覆灭 第四章 第一节 短暂的隋朝 隋朝的建立与统一; 隋朝的建设; 隋炀帝的暴政和隋朝的灭亡. 隋朝的建立和统一 1、 建国: 时间: 都城: 人物: 年号: 方式: 2、改革:开皇之治 3、统一:灭陈(589) 隋文帝杨坚 581年 长安 杨坚 开皇 外戚夺权 1、民族的大融合; 2、北方农业的恢复和发展; 3、隋国力日强决策正确; 4、陈腐败国力日衰; 5、江南经济的发展,局部统一局面的出现 6、人民渴望统一 隋统一的意义 ①结束南北近四百年分裂局面,实现统一 ②有利于社会安定和经济文化的发展 ③为唐代的全面繁荣奠定了基础 隋朝的疆域 1.兴建两都:长安大兴城,东都洛阳 2.广设仓库 3.开通运河 4.修筑驰道 长安复原图 请思考: 隋炀帝为什么要下令开凿大运河? 为什么能? 中央集权加强 国家完成统一 经济恢复与发展 主观动机:一是加强南北经济与交通发展,巩固 对全国的统治;二是加强对南北地区经济的掠夺;三是为了巡游美丽的江南。 客观影响: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阶级矛 盾的激化。还带来了深远的影响,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起了积极作用。 3.开通运河 原因: ①政治: ②经济: ③个人: 加强对南方控制,巩固统一局面 加强南北交通,榨取江南的财富 到江南巡游 隋朝大运河 涿郡(今北京) 洛阳 余杭(今杭州)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二、隋朝的大运河(隋炀帝 605年开始) 一条:一条贯穿南北的大运河 二长:二千多公里 三点:三个中心 洛阳 涿郡(北京) 余杭(杭州) 四段:分为四 段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五河:贯穿五大水系 六省:河北,山东,河南, 安徽,江苏,浙江 海河 黄河 淮水 长江 钱塘江 江都(扬州) 长安 1.在图中长方框内填出隋运河的中心及南北端点。 2.在图中方框内填出隋运河各段的名称。 3.在下列空格中填写隋朝大运河连接了____、____、_____、_____ 和_____五大河流,全长_______多公里,成为贯穿___________交通的大动脉。 涿郡 洛阳 余杭 永济渠 通济渠 邗沟 江南河 海河 黄河 淮河 长江 钱塘江 2000 南北 分析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原因: 1、加强南北交通,巩固对全国的统治 2、加强对江南地区的经济掠夺 3、对江南繁华地区的巡游 主观动机: 客观影响: 1、带来沉重的徭役负担,导致阶级矛盾的激化。 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对巩固统一和社会经济的发展都发挥了积极作用。 2、产生了深远而积极的影响: 隋朝的重大建设对你有何启示? (1)这些建设项目无疑巩固了统一,繁荣了经济 (2)隋朝统治者进行的发展经济的建设,是通过 压榨人民的方式进行的,所以在经济发展繁荣 之际,阶级矛盾也日趋激烈了。 三. 隋炀帝暴政和隋的灭亡 营建洛阳 乘龙舟出游. 发动对高丽的战争 荒淫无 度的宫 廷生活 定诛九族之法:“其尤重者,行裂、枭首之刑,或磔而射之。” “即虽谋反,词理不能动众、威力不足率人者,亦皆斩;父子、母女、妻妾并流三千里” “罪无轻重,不待闻奏,皆斩” 611年开始 山东长白山(首发地) 翟让、 李密---瓦岗军 隋亡根本原因: 隋炀帝的暴政—— 1、奢侈腐化,滥用民力。 2、繁重的兵役、徭役。 3、穷兵黩武 隋亡直接原因: 隋末农民大起义(611年开始) 讨论隋亡的原因 隋朝覆灭 四、隋朝的历史地位 1.隋朝结束了国家的长期分裂, 实现了南北统一; 2.隋朝经济的繁荣和国力的强盛, 开启了中国中世纪的盛世局面; 3.大运河的开通,对巩固国家的统一 和南北经济文化交流,起了重要作用; 4.隋朝创建和改革的制度、律令,对唐朝 和后世的中国以至东亚,都有深远的影响。 胡曾 《汴河》 千里长河一旦开, 亡隋波浪九重来。 锦帆未落干戈起, 惆怅龙舟更不回。 皮日休 《汴河怀古》二 尽道隋亡为此河, 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