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斋志异》在俄国.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聊斋志异》在俄国

《聊斋志异》在俄国/post_3279208_1.html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是中国文学作品中最著名的作品之一,它被翻译成 许多种浯言在世界各国出版。俄罗斯文学家早就注意到《聊斋志异》的故事。 1840—1859年在北京进修之时,v.p.vasil’ev(后来的俄国科学院院士)为皇 家科学院及喀山大学购买中文书籍,也买了几个《聊斋志异》版本,其中他评 价特别高的是道光二十四年(1844)的“精美的注释本”(现藏圣彼得堡大学东 方系图书馆)。1850年从北京回国之后,他开始在喀山大学教书,1851—1852 年他教三年级和四年级的学生读中国文学作品,大概也教《聊斋志异》的故 事,因为他在1868年出版的《中国文选读本》(kitajskaja khrestomafiia)中选了 聊斋志异》的5篇故事:《水莽草》、《阿宝》、《曾友于》、《庚娘》、《毛狐》。他出 版的(中国文选读本第一卷注释)(第一版1868年,第二版1882年,第三版 1896年),不但有这5篇故事的俄文译文,而且还为便利学生学习,在每页下 面写上中国字。当然这本文选是为学生编的,但是对中国文学有兴趣的人也 可以读这些翻译。三次出版这本书,也证明有人买。 1889年瓦西里耶夫院士出版了世界第一部(中国文学史纲》。当然他写 的中国文学史与现在的中国文学史不同,因为中国文化对俄国读者是陌生 的,他在文学史中按照四库的概念介绍经书(当然特别仔细谈到《诗经》)和子 部的法家、兵家、农家等等,他也谈所谓“纯文学”,即戏曲、文言小说、章回小 说,并提到俗文(弹词)。介绍文言小说他从刘向《列仙传》与《搜神记》开始, 提到《太平广记》。后来简短地谈到《聊斋志异》小说时,他写道:“这些小说因 为语言精美,叙事简练,得到很高的评价”。这里我们不妨看一下日本1897 年出版的古城贞吉编的《中国文学史》,这部著作也据四库分类,把儒家、道 家、墨家、名家、兵家、杂家的作品都列入文学史,但历代古文(散文)与诗介绍较仔细,词曲(包括戏曲)与小说完全不提,所以日本最早的“中国文学史”没 有蒲松龄的名字。 [ 转自铁血社区 / ] 1888年瓦西里耶大出版《中国文学史料》一书,附圣彼得堡大学所藏中文 书目录,著录了他带来的1849年的版本,他又写道:“这些志怪故事不但语言 精湛,且以叙事巧妙见长,因此本书非常受尊敬,版本众多”,可惜谈的太简 略,故事中只提到“梅市”而已。 十九世纪末俄国出版的《百科全书》中也根据瓦西里耶夫的话提到(聊斋 志异》,写道:“中国最严厉的批评家也肯定这部书”(o.ivanovskij——伊凡诺 夫斯基教授执笔的《中国文学》条,见1895年出版的brockgaus与eafron主编的 《百科全书》卷15,第220页) 第一次为一般读者介绍的(聊斋志异》中故事是1878年圣彼得堡《新闻》 (novosfi)报纸(195号)发表的汉学家monastyrev(1851—1881,《春秋)译者)翻 译的《水莽草》(译文题为《毒草》)。后来,著名的汉学家a.i.ivanov(伊凡诺 大)教授也译了《聊斋志异》中的几篇故事,1907年发表在《俄罗斯地理学会黑 龙江部特罗伊茨克—隆甫斯科—恰克图分会丛刊》(tmdytmimkosavskogo- kjakhtinskogo otdelenija priamurskogo otdela imperatorskogo russkogo geografichesko- go ob-tshestva)1—2号。又有1909年在圣彼得堡出的油印单行本。伊凡诺 夫译了《黄英》、《李伯言》、《竹青》、《考城隍》、《瞳人语》、《画壁》、《种梨》7篇, 并写了短序。从他的序来看,他翻译的目的,并不是要介绍中国文学名著,而 是像一些西方的学者(如英国dermys,荷兰的degm)一样把聊斋小说作为 中国民俗学研究的材料,作为研究中国信仰的材料。为了研究“精”的概念, 他选译了《黄英》1篇。选译《李伯言)则是为了证明在中国信仰中活人可以 到地狱,也可以回到人间。他以为《种梨》是佛教的内容。在一篇介绍驱邪的 文章(《驱邪》,圣彼得堡出的小册子,无年代。)中,他叙述了《农人》的内容,他 真正是用《聊斋志异》来研究民间信仰。如此等等。可见,伊凡诺夫与当时西 方学者一样,以聊斋小说为民俗学的材料,还不曾把它当作独立的文学作品 来对待。 从十九世纪五十年代起,俄国不少大学都用聊斋小说当教材,学生也翻 译聊斋故事,如喀山大学图书馆藏符拉迪沃斯托克(海参崴)东方学院1910 年四年级学生f.danilenko(达尼连科)翻译的18篇小说,包括《张诚》、(莲 香》、《凤阳士人》、《胡四姐》、《任秀》、《赵城虎》、《酒友》、《祝翁》、《珠儿》、《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