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45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上海课程改革的理论和方法论探讨
上海课程改革的理论、方法和策略 上海市教委教研室 孙元清 2010.6.5 引言 1.新农村教育很重要。建設人才强国,需要依靠教育,包括农村教育。 2.幼儿教育很重要,语文和外语教育也很重要。 3.讲题目的: (1)大家都已学习过和实践过课程改革的文本,大家具体从事的具体课程又不一样,但是背后都有共同的理论、方法和策略。 (2) 课程变化的影响因素很多,理论指导和方法策略得当是重要因素。课程变化: 理想课程, 文本课程, 理解课程, 执行课程, 体验课程。 (3)二十多年的实践经验应该为我们深化课程改革提供借鉴: 上海市从1977年开始恢复高考,1979年开始基础教育改革。 经教育部批准,上海从1985年开始进行高校招生考试改革。 受教育部委托,上海从1988年开始中小学课程改革。1988—1997年为第一期课改工程,1998—2008年为第二期课改工程。两期课程改革都是以素质教育为核心。 一、素质教育与课程体系问题 1.素质:天赋, 教育。 2.素质教育:以学生(包括婴幼儿,下同)发展为本,以学生为学习的主体,研究学生,按照学生的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实施因材施教,开发潜能,促进学生基本素质全面发展,个性健康发展。 2.素质教育要点: 宗旨 对象 目的 根本目的 前提、基础、动力 核心、重点 内容 途径 模式 3.影响学生学习的因素: 需要,认知冲突: 学习能力,认知基础; 兴趣,好奇; 学习方式,行为习惯。 4.课程体系 培养目标-- 课程理念 -- 课程结构 课程评价-- 课程实施-- 课程设置 课程运行中的变化:理想课程,文本课程,理解课程,执行课程,体验课程。 5.素质教育的核心环节---课程体系 素质-----培养目标 家 庭 课程体系 教 室 评价 环境 教师 社会教育 6.新课程与新教学的关系 (1) “制度课程”的出现:特定社会在特定时期规定并实现的合法化和制度化的学校教育内容。(19世纪现代教育制度的出现) (2)课程与教学分离(20世纪的特征) 课程即内容与结果,教学即过程与方法。 (3)课程与教学整合--课程教学(20世纪末起) 课程与教学本质上都是不断改革与创新的; 教学可以作为课程开发的过程; 课程也可以作为教学的特定内容与结果。 注、学校的教学管理应该包括课程与教学的管理---课程教学管理。 7.素质教育课程化与课程实施素质化 教育方针---素质教育 培养目标 学段目标 课程目标 单元目标 节的目标 课堂教学 二、课程改革的理念和理论问题 1、有关的教育观 知识观 学习观 学生观 课程观 教材观 教学观 2、有关的教育理论 多元智能理论, 建构主义, 现代课程论, 后现代课程论, 杜威实用主义, 陶行知思想,陈鹤琴思想 3、课程改革的理念 (1)课程要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并获取学习经验。 (2)加强德育,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和积极的情感; (3) 拓展基础内涵,加强课程的整合; (4) 完善学习方式,拓展学习时空; (5) 赋予学校合理的课程自主权,形 成健全的课程运行机制。 三、课程功能转变和课程结构重建问题 1、课程功能转变 从知识本位向学生发展本位转变。 2、课程结构重建 课改前 一期课改 二期课改 单一性 多元化 多维度 3、课程形式 课改前 一期课改 二期课改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