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侵权责任法立法研究
作者:张新宝
页数:500页
定价:68元
ISBN:978-7-300-11226-8
出版时间:2009年9月
◎作者简介
◎目 录
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代绪论)(1)
第一单元 侵权责任法草案修改意见与立法建议
第一篇 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修改建议(27)
第二篇 制定中国侵权责任法的若干建议(93)
第二单元 侵权责任法立法体系体系研究
第三篇 民法典制定的若干技术层面问题(127)
第四篇 侵权责任法的一般条款(136)
第五篇 侵权责任法立法模式:全面的一般条款+全面列举(152)
第六篇 侵权责任法立法体系研究(159)
第七篇 侵权责任法的法典化程度研究(185)
第三单元 制度构建
第八篇 侵权法上的原因力理论研究(213)
第九篇 共同侵权责任十论(231)
第十篇 经营者对服务场所的安全保障义务(258)
第十一篇 医疗过失举证责任研究(280)
第十二篇 工伤保险赔偿请求权与普通人身损害赔偿请求权的关系(302)
第十三篇 侵权责任请求权与物权请求权的关系(322)
第十四篇 侵权责任请求权与不当得利返还请求权的关系(353)
第十五篇 侵权死亡赔偿研究(375)
第十六篇 论侵权死亡的精神损害赔偿(401)
第十七篇 纯粹经济损失及其赔偿规则(420)
第十八篇 惩罚性赔偿的立法选择(439)
第十九篇 “机动车一方承担赔偿责任”:道路交通事故赔义务人解析
第四单元 争议问题
第二十篇 “新闻(媒体)侵权”否认说(475)
第二十一篇 行政法规不宜规定具体侵权责任(487)
后记(498)
◎精彩片断
侵权责任法立法的利益衡量(代绪论)
引言
我国侵权责任法的立法工作正在紧张进行。在法律草案的形成过程中,立法部门和学界对部分争议问题逐步形成共识,但是对一些疑难问题仍存在较大的分歧。笔者认为,立法过程就其本质而言,是各种利益(自由)诉求表达、争论、协调和平衡的过程,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过程同样如此:立法者通过对发生在侵权(或可能侵权)的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各种利益(自由)进行表达、争论、协调和平衡,制定出更具有正义性的法律原则、制度和规范,以调整侵权案件当事人之间的财产和人身关系,同时实现人们的一般行为自由与受害人民事权益保护的宏观平衡,实现侵权个案中当事人之间微观的财产利益之平衡。其中,如何正确认识当事人之间的利益(自由)冲突及其一般表现形态,以及对特定的利益(自由)进行表达、争论、协调和平衡,是立法工作的重点和难点,也是解决诸多争议问题的关键之所在。这既牵涉到立法者对相关利益(自由)的价值判断,也牵涉到立法程序参与者发现、表达、协调和平衡相关利益(自由)诉求的技术水平。
…………
(三)侵权责任法上利益衡量的主要路径
1.侵权责任法之一般利益衡量与特殊利益衡量
就对利益的保护(或者维护)而言,学界通常会根据利益主体的不同,将利益分为个体利益、集体利益、国家利益和社会公共利益。个体利益是特定当事人之间形成的利益关系。集体利益或者称为群体利益,是指特定部分人的共同利益,该群体成员之间形成一个利益共同体。对社会公共利益,学界认识并不一致。社会公共利益虽然具有不确定性和历史发展性,但其最终能够被还原为不特定多数人的利益,尽管如此,也不能说第三人的所有利益均属于公共利益。由于公共利益的主张易被滥用,各国一般试图通过立法确认公共利益的外延。在学术界,就是否存在不同于社会公共利益的“国家利益”,也一向存有意见分歧。国家一方面代表了公共利益,另一方面也代表了当政者的利益,国家应当有独立于公共利益之特殊利益,当然更多情形下,国家利益作为对各种对立的群体利益和公共利益调和折中的产物,与一定的社会公共利益发生重合。当国家作为民事主体接受私法的调整,其利益相对于个体利益不应具有优越地位,其行为同样“不得违反社会公共利益”。因此有学者提出,应将国家利益从私法的概念表述中清除出去,公共利益这一概念足以替代也应该替代国家利益所具有的干预调控社会生活的功能,国家利益在私法上并不具有特别的意义。
在以上利益关系中,侵权责任法所调整的主要是个体之间的利益(自由)冲突。其中,一般个体利益关系因奠基于主体抽象平等判断之上,双方利益天平无须加以特别倾斜,所进行的是“一般利益衡量”;特殊群体之间的利益关系衡量以承认特定群体或特定领域中的特殊利益为前提,保护的天平应当有所倾斜但又不应过于失衡,是为“特殊利益衡量”。两种利益关系的衡量,分别建构在学者所谓强势意义的平等对待和弱势意义的平等对待之上,其要求按照一定的标准对人群进行分类,被归入同一类别或范畴的人才应当得到平等的“份额”。强调对各种利益既要同等情况同等对待又要不同情况不同对待,后者的目的是通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