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康市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方案.ppt

南康市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方案.ppt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南康市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方案

构建“四线三课”型校本教研 促进农村学校新课程改革 江西省南康市教育局 《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项目方案》工作组 基地背景一 南康是赣南老区一个年轻的县级市,也是一个蓬勃发展的教育大市,面积约1795平方公里,人口近80万,有19个乡镇,2个街道办事处,各级各类学校386所,在校中小学生14万人,中小学专任教师5831人,十多年来,教育教学综合评估一直名列赣州市第一名。2002年被确定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省级实验区,新一轮课改实验正在全市各校积极、稳妥地推进,一批特色学校和优秀教师脱颖而出,课改成果或阶段成果已在教育教学中发挥效益,课改正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 基地背景二 2002年秋小学起始年级启动课改;2004年秋初中起始学科进入课改 随着课改的推进,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网点分散,点多面广) 师资薄弱(数量不足、年龄老化、学科不配套)。 教师自主学习少、研培渠道窄、创新能力差、缺乏专业成长意识 课改的阵地是学校;课改的关键是教师 项目工作的基本要求 1、建立“以校为本、校际联动、区域推进、整体发展”的校本教研运行机制(学校),确立“个人反思、同伴互助、专业引领、整体提高”的发展思路(教师) 2、与专业支持机构加强联系,长期合作,获得专业支持和帮助。 3、学校建立起富有时代特点和符合学校实际的校本教研制度。 4、构建研培系统,开展富有成效的活动,形成学习型组织。 项目工作的保障机制 1、组织保障 ——校长是第一责任人:校长要在建立校本教研制度中研究教学,在研究教学中推进制度建设,使自己成为一名研究型校长;要立足学校实际,以教育教学中的具体问题,以学校管理中的问题为研究对象,改进管理水平,解决教师教学中的困惑,促进学生发展和教师专业成长为目标。 ——要成立校本教研工作小组。 ——要建立“学校——教务处——教研组——备课组——教师”五级管理网络。 ——要建立校本教研督查制度。 项目工作的保障机制 2、制度保障 要求:指导思想明确,教研内容实在,实施具体,可操作性强。 3、资源保障 学校添置校本教研、新课程改革有关资料和设备;教师订阅专业报刊等。 4、理论和技术保障 加强理论学习。 “走出去,请进来”。 项目研究的运行模式 建立农村学校“四线三课”型以校为本教研制度建设基地的运行模式。 “四线”即两条工作线和两条发展线。 两条工作线: 一条工作线是四级教研网络开展的工作(自下而上、自上而下)。 一条工作线是教师参与校本教研的行为:学习——实践——反思——创新(在教学中研究,在研究中教学)。 项目研究的运行模式 两条发展线: 一条发展线是教师的发展。 确立“教师发展促进学校发展,教师发展引领学生发展”的理念。 引领和促进教师: 一般教师——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 教书匠型——研究型、专家型、学者型 一条发展线是学校的发展。 提升办学理念 确立发展方向 规范办学行为 形式办学特色 项目研究的运行模式 “三课”即校本教研活动的三大主要模块。 其一是教师备课活动:个体-集体-个体 其二是观摩课活动:说课-上课-听课-议课-改课 其三是课题研究活动:问题重整-研究设计-行动研究-反思提升-考核奖励 项目研究的阶段成果 校际联动,搭建平台,开展跨区域的校本教研活动 继承创新,减负增效,建立与课改相适应的备课方式 培养课感,创新方式,建立多向互动课堂教研模式 解决问题,注重实效,建立教科研过程管理模式 让我们与新课程共同成长! 谢谢! * * *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