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社区总体营造
* * * * * * * * * * * * * * * * * * 社區營造與溼地教育-以華江雁鴨自然公園為例 范義彬 副研究員 農業委員會林業試驗所福山研究中心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社區發展、社區營造、社區總體營造 社區發展 一個地區的人民尚未有社區概念,也較缺乏團結意識,而正要開始發展成所謂的社區。“發展社區的過程就是社區發展”,此時是初始階段,所以首先要強調的是社區意識的凝聚。 社區營造 人民對社區意識已有相當的共識,此階段的目的是營造,利用當地的優勢,如自然風光or文化特色or特有產品來發展出這個社區的特色,可以造景,造物,所以在這階段全社區人民的動員,參與,腦力激盪仍是很重要的。 社區總體營造 始於1993年當時文建會主委申學庸向立法院提出施政報告時提出「社區總體營造」之名詞,該詞以「建立社區文化、凝聚社區共識、建構社區生命共同體的概念,來作為一類文化行政的新思維與政策」作為主要目標。主要目的是為了整合「人、文、地、景、產」五大社區發產面向,而產生出來的政策性名詞。 台灣與溼地有關的社區 社區名稱 華江 桃米 鰲鼓(四股) 馬太鞍 地理位置 台北萬華 南投埔里 嘉義東石 花蓮光復 社區人數 9162 1264 320 6500 組織人數 224 150 15 152 經常參與社區人數 500 300 50 300 華江社區介紹 面積: 0.2046(K㎡) 人數: 9162人 範圍: 東:新店溪與台北縣為界 西:環河南路2段與綠堤、糖部里為鄰。 南:艋舺大道與和德里為界 北:和平西路3段(華江橋)與柳鄉里為界。 台北市動保處提供 溼地社區營造 (溼地教育) 地方社區 生態活動、遊戲 紀錄 調查 監測 探索 監測志工 解說 體驗 觀察 學校 對象 一般民眾 實施方式 社區營造(溼地教育)的架構 1988年華江雁鴨季(台北市野鳥學會) 2001年華江雁鴨季~新春數鴨鴨 2002年~十年有成˙鴨軸好戲 2003年~賞鴨、畫鴨、塗鴨2004年~歡樂雁鴨季-伴我雁行 2005年~SARS停辦 2006年~生物多樣性保育嘉年華 2007年~雁艷樂融融 2008年~舞動溼地看雁鴨 2009年~與水共存護溼地 2010年~水倌祐雁鴨 攜手護溼地 台北華江雁鴨季活動 2008年1月起開始進行生態普查、監測 植物組 組長 蔡榮立(99年以前) 組長 劉明昇(99年以後) 鳥類組 組長 李清木 昆蟲組 組長 慶正、謝堂樹 兩棲爬蟲組 組長 應文迪、蔡碧枝 水棲無脊椎動物組 組長 應文迪、林朝棟 螃蟹組 組長 林朝棟(98~99年) 組長 吳思儒(99~) 昆蟲組監測範圍與方法 華江橋南北兩側 南北區各分三類型:短草區、長草區 、 人工草地區 監測方式:掃網、燈光誘集 掃網:以八字型掃網5分鐘、裝袋、 比對計數、紀錄與統計、放生 螃蟹組監測調查步驟 1.利用GPS抵達 樣站範圍 2.選擇螃蟹洞穴數量較多之處設置樣框,3個樣框各相隔10公尺 5.在施行挖掘法之樣框徒手挖螃蟹 6.紀錄螃蟹種類、性別,測量背甲長 1 2 3 3.每一個樣框要拍照紀錄棲地狀況 4.計數每一個樣框內的螃蟹洞穴數量(0.5cm洞穴不計) 4 7.每一隻螃蟹個體編號拍照後,放回原棲地 8.結束後移除樣框,前往下一個調查樣站,重複上述步驟 5 6 7 華江溼地生態監測 2008~2010三年,總共進行143場監測,運用監測志工共1243人次;辦理監測志工培訓53場,共797人次參加。 鳥類組 底棲組 昆蟲組 志工參與 生態調查 資源 串連共享 知識能力 調查方法 大自然 喜好熱忱 志工 參與 華江溼地 陳章波 謝蕙蓮 王芳琳 體驗 認識 感受 瞭解 復育 三條路土地公大拜拜 參與社區發展協會的理監事會議 中元節普渡 華江社區參與方式 每年雁鴨嘉年華活動 生態遊戲 98 華江雁鴨嘉年華~螃蟹的家 1.志工團隊操演 2.親子共同參與 3.青少年生態解說 4.學生團體觀摩交流 華江社區營造基本原則 1.不出名、不求利。 2.以社區福利為優先。 3.協助社區解決各種問題、困難。 4.融入社區各種活動。 人與溼地的連結--華江水生經濟植物池 吳思儒提供 民眾、學生參與牛踏層 栽植筊白筍、芋、菱角 99年華江溼地生態小尖兵夏令營 草地探索 草地昆蟲紀錄 草地探索分享報告 真實世界學習 vs.虛擬世界學習 一手知識 vs. 二手知識 溼地探索 (書寫培力) 藝術與 美勞能力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