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字经》教案13《三字经教案13》教案13.docVIP

《三字经》教案13《三字经教案13》教案13.doc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三字经》教案13《三字经教案13《三字经》教案13《三字经》教案13

上 海 信 息 技 术 学 校 教 案 课次 授课班级 周次 授课日期 课 题 三字经 课时 2 教 学 目 标 目标设定的依据: 1、根据A0022028B、30B三年制语文(1)(2)课程标准 2、根据学生文言文基础和思想观念情况制定 知识目标: 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了解《三字经》的重要思想和价值。 技能目标: 提高学生文言文阅读理解能力和水平。 态度目标: 通过本课学习,帮助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 点 为什么要学习 要读书先做人 难 点 做人的根本是什么? 知行难以统一。 教学组织形式 教师讲解、讨论式学习法 教学资源 黑板、电脑、宽屏显示器 教 学 过 程 设 计 教学内容及要求 时间分配 教学实施(方法) 设计意图 一、 任务: 作家作品 有关《三字经》作者归属,一直是个历史“公案”。比如《辞源》释词为:“相传为南宋王应麟编”,又有说是“宋末区适撰”、“明人黎贞撰”。 要求:掌握《三字经》的背景知识 目标:加深学生对《三字经》的认识和了解? 10 导语: 1 教师提问,学生回答 2 教师讲解 1、引起学生学习兴趣。 二、 任务: 《三字经》内容讲解 1、人之初 性本善 性相近 习相远 【译文】人生下来的时候本性都是善良的,善良的本性彼此都很接近,只是由于成长过程中,后天的所处的环境和学习环境不一样,性情也就有了好与坏的差别。 孟子的“性善论”:人之性善也,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孟子。告子上》) ??? 荀子的“性恶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荀子。性恶》) 经过一番周折,孟家母子从凫村迁到了城西庙户营村。这里是一个“日中为市”的交易集市,新居与市场为邻,远远近近的百姓们,手拎肩挑一些自己的土产来到集市交易,讨价还价,市场上行商坐贾,拍卖喧闹,这场面对孩子来说是颇有吸引力的。而且他家的邻居是一个杀猪的屠夫,孟子就用泥巴捏成小猪,模仿他邻居的样子用竹片杀掉,沿街叫卖,学会了锱铢必较的模样。孟母忐忑不安,再次迁居。 孟母既不愿儿子成为一个默默无闻的人,也不屑于儿子沾染唯利是图的市侩气,她一定要选择一个适合儿子成长的环境,她第三次把家搬到了到县城南关的学宫旁。学宫附近常常有读书人来往,高雅的气韵,从容的风范,优雅的举止与循规蹈矩的礼仪行为,都给附近居民不少潜移默化的影响,尤其是初解人事的孩子们,常群集在大树底下,演练学宫中揖让进退的礼仪,有模有样,一片庄严肃穆的景象,远远察看的孟母内心深处大为高兴,她由衷地发出感叹:“这才是孩子们最佳的居住环境!”并把孟子送入学宫读书,留下了“三迁择邻”的美谈。 孟子具有天生的灵性与慧根,但也有一般幼童共有的贪玩心理。最初孟子对学习很有兴趣,时间一长就厌烦了,经常逃学。孟母知道后问孟子:“你学到什么程度了?”孟子答道:“尚未博学。”孟母非常生气,拿起刀来,当着孟子的面把织布机上的经线割断。就在孟子惊愕不解时,孟母说道:“你的废学,就像我割断织布机上的线,这布是一丝一线织起来的,现在割断了线,布就无法织成。君子求学是为了成就功名,博学多问才能增加智慧。你经常逃学怎么能成为有用之材呢?你今天不刻苦读书,而是惰于修身养德,今后就不可以远离祸患,只做一些蝇营狗苟的事,将来不做强盗,也会沦为厮役!”孟母用“断织”来警喻“辍学”,指出做事必须要有恒心,一旦认准目标,就不为外界所干扰。半途而废,后果是十分严重的。“断织喻学”的一幕在孟子小小的心灵中,留下了既惊且惧的鲜明印象,孟子从此旦夕勤学,终于成为我国历史上的儒学大师。 4、窦(dòu)燕山 有义方 教五子 名俱扬 【译文】五代时,燕山人窦禹钧教育儿子很有方法,他教育的五个儿子都很有成就,同时科举成名,因而窦禹钧美名远扬。 5、养不教 父之过 教不严 师之惰(duò) 【译文】生养孩子却不加教育,这是父亲的过错。教育学生不严格要求,这就是做老师的懒惰了。 [扩展]姚坦任教:姚坦担任宋太宗第五个儿子赵元杰的老师。元杰聪明好学,但也顽皮。曾在宫中大造亭台楼阁,并引来一群贵族子弟,毫无节制地玩耍。姚坦看不入眼,多次当面直谏,元杰我行我素。无奈之下,姚坦便到宋太宗跟前告御状。时间一长,元杰十分恼恨,宋太宗也很不耐烦。而姚坦终于职守,仍直言不止,终获宋太宗的认可和嘉许。 6、子不学 非所宜 幼不学 老何为 【译文】为人子女如果不用心学习,是不对的;年纪小的时候,不肯努力、用功学习,等到年纪大了,还能有什么作为呢? 【扩展】神童仲永:北宋时期,浙江金溪地方有一个叫方仲永的人,祖祖辈辈都是农民。传说方仲永五岁时便哭闹着要文具。其父觉得十分奇怪,便到邻居家借了一套给他,方仲永摊开纸,写下四句诗,还署上了自己的名字。诗的意思是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ganqludp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