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诊断学-脉诊答题.ppt

  1. 1、本文档共17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医诊断学 第五章 脉 诊 脉诊又称切诊,是医生用手指对患者身体某些特定部位的动脉进行切按,体验脉动应指的形象,以了解健康或疾病,辨别病证的一种诊察方法。 谈到中医,人们自然会联想到老中医神态安详地迷起眼睛,将三根手指搭在病人的手腕部位,停留片刻后,便告诉病人你患了什么病,应该如何进行治疗等等。病人听后,如果说得准确,便会连连称奇,信服有加。如果说得不准,便会认为医生的医疗水平差。 脉诊成了某些病人衡量中医医生水平的一架天平。 在临床上常遇到这样的病人,来就诊后只看着医生,把手伸过来不说话,似乎是在考验医生号脉准不准。当你说对了其症后,他们会喜形于色地开口大叫:“你太神啦!……”。而当你根据其脉象判断不准时,他们会背后说,诊断得根本不准,水平不高。 脉诊真的有那么神奇吗? 脉诊,其实是中医诊断中的一种最常见的手段,是望闻问切中的“切”诊。通过这种诊断,我们可以了解人体内部脏腑中的气血运行情况。它是通过脉搏的运动来判断人体内脏的情况,根据脉搏的速度、频率、力量、血管的形态等来判断人体的基本情况。 对中医认识似是而非的人,脉诊似乎是他们最信任和叹服的。许多的医生也很在乎病人的这种心态,往往先不询问患者病情,不做任何体查而单凭脉诊而进行谴方用药。更令人不解的是,有许多的病人也故意不说出自己的病情,借此来“考验”医生能不能通过脉象看准自己的病情,真是荒唐又可怕!想想还是东坡先生明鉴:“吾求愈病而已,岂以困医为事哉?” 对于这些陋习,古代的先贤早已深刻批判过。 明代著名医学家李时珍认为:脉诊只是望问闻切四诊中的最后一诊,无非是一种诊断中比较巧妙的方法罢了,作为一个好医生如果想全面掌握患者的情况,必须要四诊合参,不能单凭这一项。 随着时代生活的日新月异,人们的医疗条件逐渐改善,对于脉诊的看法更需要客观、辨证地对待。 从目前的临床情况来看,现代生活状态中的中医脉诊比起古人来说,更难反映人体的真实客观情况。我们知道,一般凡是来门诊看中医的病人,有很大一部分是慢性病和疑难病患者。而这些病人中,有一大部分的患者是长年服药的,尤其是一些心脑血管病、高血压、糖尿病等患者,他们所服的很多药物会对人体的血液循环起到一定的干扰作用,这当然会直接影响到脉象的形态。 如长期服用活血化瘀或扩张血管的药物等都可以明显影响心脏搏动的速度、力量。这样的话,便不能真正反映出人体中的各个脏腑的气血运行情况。 因此,即便是一个高明的医生,也不可能在这种情况下通过患者的脉象充分了解到其体内的真实情况。 对待脉诊,我们尚需要用一个公正客观的态度,既要肯定其诊断价值,也不应该盲目迷信。 【目的要求】 1.掌握脉诊的临床意义。??? 2.熟悉脉象形成的原理。? 3.熟悉诊脉的部位与三种不同的诊脉方法。????? 4.掌握寸口诊法,寸口诊脉的分部与所主脏腑。???? 5.掌握诊脉的方法。 6.掌握正常脉象及其生理变异。 7.掌握常见病脉的脉象及其主病。 8.了解真藏脉与各种怪脉。 ?9.了解诊脉之要点与如何进行脉象的鉴别。??? 10.熟悉诊妇女与小儿脉。??? 11.熟悉相兼脉象主病。??? 12.熟悉脉证宜忌及脉症从舍。 13.了解按诊的方法。?? 14.熟悉按诊的作用与按诊的内容。 【学习时数】 7 学时 【重点与疑难点】 (一)重点: ?1.诊脉在诊断上的作用。 2.寸口诊脉的理论依据、分部与所主脏腑。 3.正常脉象的胃神根及其变化的原因。 4.二十八种病脉的脉象与主病。 5.相兼脉象的临床意义。 6.脉症的顺逆及从舍。 7.按诊的主要内容。 (二)疑难点 1.遍诊法与三部诊法有无临床价值? 2.寸口六部所主脏腑的依据是什么? 3.正常脉象之有胃气、有神、有根的特点。 4.外界因素、内在因素对正常脉象的影响。 5.一脉主数病,在出现相兼脉时应如何判断? 6.理解按诊中,虚里动高的原因并非仅为宗气外泄。 第一节 脉诊概述 一、脉诊原理 (一)心、脉是形成脉象的主要脏器: 心脏搏动—脉象形成的动力 脉管舒缩—脉搏形成的重要因素 心阴心阳—维持正常脉搏的基本条件 (二)气血是形成脉象的物质基础。 气血充盈于脉道,以及气血的盛衰直接影响着脉象。 (三)其他脏腑与脉象形成的关系。 肺主气,司呼吸,朝百脉;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脾统血;肝藏血,贮血,调节血液,调畅气机;肾藏精,为元气之根,这些因素均与脉象的形成间接有关 二、诊脉部位 (一)三部九候诊法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