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对所得分配之影响.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全球化对所得分配之影响

全球化對所得分配之影響 全球化(globalization)。本文概述。由經濟面來看,全球化代表活動更為整合。Foreign Direct Investment, FDI): (三)ICT快速成長 1990年代以來,全球各地資訊通訊科技投資(Information and Communications Technology, ICT)占總資本比率均呈增加態勢。通訊、電腦及運輸科技的創新與突破,對經濟領域方面產生重大的影響,跨國貿易、金融及生產變得更為便捷,世界各地人們生活更緊密結合。 全球化主要透過對不同技術層級勞動力需求影響所得分配 (一)貿易利於一國資源相對較豐之生產要素 自由貿易的好處在於商品製造更有效率且價格低廉,透過各國生產要素的比較利益及關稅調降,改變進出口商品價格及需求,進而影響對相關商品生產之勞動報酬,所得分配隨之調整。 貿易對一國相對豐富的生產要素較有利,對其相對稀少的生產要素不利。因此,隨貿易擴增,對不同經濟體的所得分配起了不同的作用。在農業勞動力為主的開發中國家,農業的輸出有助降低所得不均問題,例如阿爾及利亞、巴西、尼加拉瓜及泰國等,都是藉增加農產品輸出而改善所得分配。 開發中國家因高技術產品以進口為主,隨進口關稅降低,相關高技術工作者之薪資將受衝擊;另低技術層級勞工因其產品出口增加而受惠。 (二)資金流向對不同技術層級勞動需求有顯著影響 金融全球化透過資金流動,反映對不同產品及不同技術層級勞動力之需求,影響其價格與報酬,以及所得分配。如先進國家流入開發中國家FDI增加,則對較高技術勞工的需求增加,其報酬增加幅度較其他技術層級較低勞工為高,所得分配不均度將會上升。 高度的資本自由化除了能使窮人較易取得金融資源,另一方面金融風險也會增加。良好的金融監管制度可使窮人在使用金融資源時較有保障,惟若管理不良,金融資源的取得偏向於高收入及高資產者,將使不均度更加惡化。 (三)技術進步對高技術勞工之需求增加 科技進步是影響所得分配的重要因素,除加速貿易與金融全球化,間接影響對不同技術層級勞動力需求外,科技進步亦反映對不同技術勞工需求結構的改變,直接衝擊各種技術層級勞工之薪資報酬。由於科技進步,會增加對高技術性勞工的需求,增加高技術生產的薪資及資本報酬,相對地就會減少低技術性生產的需求。 全球化對勞動市場之影響 (一)全球勞動力供給大幅增長 過去20多年來,受政經環境變革影響,中國、印度及前東歐集團等國家釋出大量勞動人口,加以交通、通訊技術進步及貿易藩籬漸除,使全球勞動力日趨整合,推估過去25年間(1980-2005),全球勞動力供給約增加3倍,其中最大來源為新興及開發中國家。若就區域別觀察,以中國人口逾13億為主之東亞國家勞動力成長貢獻最大,約占全球勞動力擴增幅度之半,主要係受惠於勞動人口增加及貿易市場開放。依OECD報告指出,2005年中國、印度、巴西及俄羅斯等所謂金磚四國(BRICs)提供的勞動力約占全球之45%,OECD國家則不及2成。透過新興市場與開發中國家釋出大量廉價勞動力投入貿易財生產,有助於抑低貿易產品價格,先進國家可以較低價格進口商品,企業營運得以更有效率,進而提高生產力與實質產出,以及實質勞動報酬。先進國家受惠於貿易財價格的降低,實質產出及實質勞動報酬在過去25年間平均提高約6%,亦即先進國家整體可供分配的餅因全球化變大新興及開發中國家勞動力進入全球市場後,將導致先進國家之勞動薪資出現向下修正的壓力(對技術層級較低的勞工尤其明顯),進而使勞動報酬占GDP比率呈減少之勢。1980年以來,先進國家的勞動報酬下降近7個百分點。若將勞動報酬份額進一步區分為技術性與非技術性部門觀察,發現技術性部門勞動報酬份額微幅增加,而非技術性部門勞動報酬份額則大幅減少。導致勞動報酬份額減少的主要因素為技術進步與勞動力全球化,其中又以技術進步之影響最大。美國、澳洲、加拿大及英國等英語系國家勞動報酬份額減少程度較歐洲國家為緩,主要係技術進步使其勞動報酬份額下降之幅度相對較小。由於這些英語系國家中,美國屬於較早使用ICT設備且技術亦較為先進的國家,技術進步反而使美國的勞動報酬份額提高。換言之,在較早使用ICT設備與技術的國家,其勞動報酬份額受技術進步之衝擊較小。再加上英語系國家來自勞動市場政策的緩和效果,使其勞動報酬份額下降趨勢較緩。 單位:% 年 先進國家 美國 歐洲 日本 非技術部門 技術部門 1980 68.3 64.2 25.5 38.7 73.1 70.3 1981 67.8 63.4 24.8 38.6 73.1 70.5 1982 67.7 64.4 24.2 40.2 71.8 70.0 1983 66.4 63.1 23.2 39.9 70.8 69.5 1984 65.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