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微生物产能代谢的本质 巴斯德效应 第二节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 肽聚糖合成的三个阶段 (一)在细胞质中合成1.由葡萄糖合成N-乙酰葡糖胺和N—乙酰胞壁酸 2.由N—乙酰胞壁酸合成“Park”核苷酸 (二)合成肽聚糖单体---双糖肽亚单位 组成酶与诱导酶 组成酶:由“持家基因”合成,在微生物细胞中始终以高浓度表达,是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 诱导酶:由“奢侈基因”合成,平时不表达,只有在其底物或诱导物存在的情况下才表达,不是维持微生物生命活动所必需的酶。 1. 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群体生长的特征 2. 无分支单细胞微生物的群体生长曲线 (growth curve) 2.连续培养类型 恒浊器与恒化器 恒浊器:根据培养器内微生物的生长密度,并借光电控制系统来控制培养液流速,以取得菌体密度高,生长速度恒定的微生物细胞的连续培养器。 恒化器:与恒浊器相反,是一种设法使培养液流速保持不变,并使微生物始终在低于其最高生长速率条件下进行生长繁殖的一种连续培养装置。 第五节 有害微生物的控制 一、基 本 概 念 灭菌(Sterilization) 消毒(Disinfection) 防腐(Antisepsis) 化疗(Chemotherapy) 1、灭菌(sterilization) 采用强烈的理化因素使任何物体内外部的一切微生物永远丧失其生长繁殖能力的措施,称为灭菌。 高温灭菌、辐射灭菌 2、消毒(disinfection) 是一种采用较温和的理化因素,仅杀死物体表面或内部的一部分对人体或动、植物有害的病原菌,而对被消毒的对象基本无害的措施。 对啤酒、牛奶、果汁和酱油等进行消毒处理的巴氏消毒处理。 3、防腐(antisepsis) 利用某种理化因素完全抑制霉腐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即通过制菌作用防止食品、生物制品等对象发生霉腐的措施。 如低温、缺氧、干燥、高渗、高酸度、高醇度、加防腐剂等。 4、化疗(chemotherapy) 是指利用具有高度选择毒力即对病原菌具高度毒力而对宿主基本无毒的化学物质来抑制宿主体内病原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借以达到治疗该宿主传染病的一种措施。 3、抗生素 是一类由微生物或其他生物生命活动过程中合成的在很低浓度时就能抑制或干扰它种生物(包括病原菌、病毒、癌细胞等)的生物活动的次生代谢产物或其人工衍生物。 抗生素抗性标记 R因子——耐药因子,是存在于质粒上的易于传播的耐药基因。 AmpR KanR ZoecinR 抗生素抗性标记常常用于基因工程操作中,作为克隆载体和表达载体的选择性标记。 一、三个经典实验二、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内存在的部位和方式 (1) 双链环状的DNA分子(单倍体) (2) 遗传信息的连续性 (3) 功能相关的结构基因组成操纵子结构 操纵子(operon): 功能相关的几个基因前后相连,再加上一个共同的调节基因和一组共同的控制位点(启动子、操作子等)在基因转录时协同动作。 基因:是合成一种功能蛋白或RNA分子所必须的全部DNA序列. (4) 结构基因的单拷贝及rRNA基因的多拷贝 (5) 基因组的重复序列少而短 双螺旋的DNA如何形成染色体? (真核染色体DNA的包装) (4) Ti质粒诱癌质粒(冠瘿质粒),侵入植物根部后,将自身基因与植物基因组整合,常用于植物基因工程。 (5) Ri质粒与Ti质粒类似,可将外源基因整合到植物基因组中,但不形成瘤。 (6) Mega质粒巨大质粒,存在于根瘤菌属,与固氮有关。 (7) 降解性质粒编码降解复杂有机物的酶,用于污水处理。 3、质粒作为载体的优点 1、体积小,便于DNA的分离与操作 2、呈环状,使其在化学分离过程中能保持性能稳定。 3、有不受核基因组控制的独立复制起始点。 4、拷贝数多,使外源DNA可很快扩增。 5、存在抗药性基因等选择性标记。 典型的质粒构造 1、自发性:突变可以在没有人为的诱变因素处理下自发地产生。 2、不对应性:突变的性状与引起突变的原因间无直接的对应关系。 3、稀有性 :通常自发突变的几率一般在10-6~10-9 4、独立性:某一基因的突变,既不提高也不降低其他药物的突变率。 5、可诱变性:通过诱变剂可以提高突变的机率。提高10~105倍 6、稳定性 :突变的根源是遗传物质结构上发生了稳定的变化,所以产生的新的变异性状是稳定的,可遗传的。 7、可逆性:由原始的野生型基因变异为突变型基因的过程,称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