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培养语文人的教育断想(20131016-2).ppt
发生学解读之“语”—— “人类在未有文字之前就有了创作的,可惜没有人记下,也没有法子记下。我们的祖先的原始人原是连话也不会说的,为了共同劳作,必须发表 意见,才渐渐练出复杂的声音来。假如那时大家抬木头,都觉得吃力了,却想不到发表。其中有一个叫道‘杭育杭育’,……”(鲁迅《门外文谈》) 这“杭育杭育”,大概是语言诞生的第一步,“杭育杭育”可能是无意识的,但“抬木头”的劳动则是有意识的。当无数次的“杭育杭育”在不断重复当中超越了重负下的“本能的叫唤”,而成为劳动的一种节律,一种统一伙伴们的劳动动作的节奏,甚至成为劳动能够带来收获的一种内心祈愿时,“杭育杭育”就成为了语言,成为了诗歌,甚至成为了音乐。 “这些正在形成中的人,已经到了彼此间有些什么非说不可的地步了。”(着重号原文如此)(恩格斯 《自然辩证法》) 前面我们讲到语是“有意识的声音”,“有意识”是语的本质,更是人的本质。马克思说,“人的类特性恰恰就是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人类的对象领域不断地扩大着,人类的意识领域也就相应地扩大着,而人类的语域当然就同样地扩大着。最初的 “杭育杭育”是唐古拉山的冰川,一旦融化,它就是奔涌不息的长江黄河。 发生学解读之“文”—— 人类用什么来记录下自己的“自由的有意识的活动”, 从而让自己和后代在人类“创造的世界中直观自身”?让人类的“生命”一代代延续? 正像最初的劳动在石斧石刀之前人类直接用自己的肢体和器官作为工具一样,人类最早的经验留存也直接依靠自己的肢体和器官:手的比划和口授耳受,“口耳相传”是人类经验留存的最原始、最古远,当然也最方便快捷的工具与方法;但是,口耳相传依靠的是声音,而声音随风飘去,它无法固化;靠人与人的授受与记忆,不仅有一个传续中的信息衰减的问题,还有一旦族群中的某一个支系发生了“断嗣”,这个支系靠人脉维系的经验的口耳相传就会失传。这样,结绳记事就被发明出来了。但是 很显然,结绳记事的“意义附着”靠的还是人脑的记忆,一旦绳上的结多了,哪个结代表什么意义,往往会谁也说不清。人类要“书写”经验留存的文明史,还要另辟蹊径。于是,在岩壁上涂画,就成为人类留存经验的一种“神圣景象”。岩画时期,几乎是所有原始民族都经历的时期;作为直接经验的再现,它业已走上了“符号生产”的引桥。但是作为人类经验留存的符号生产,它的弊端无法掩盖,那就是岩画是永远固定在岩壁上的。原始人类则必须迁徙——无论是狩猎文明还是游牧文明,于是陶器成为了新的载体。陶器作为文明记载、经验留存也有局限,它是极易打碎的;另外,它也不大可能把刻错的纹样刮去重刻。我们的祖先终于在龟甲和兽骨上记载自己的历史。甲骨文是我国比较成熟的文字。…… 综合上面字源学和发生学的解读—— 语文就是人类的表达和表征。在耳为语,在目为文。语是声音,文是图符。但这声音不是一般的声音,不是自然的天籁,也不是物理学意义上的波的振动,这声音发自“我”——人类,它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一种意识表征。而这图符也不是一般的图符,不是自然的印迹,也不是生物学意义的基因编码,这图符由人类创造,它是人类生产生活实践活动的一种生命密码。 语——有意识的声音 文——有生命的图符 (互文) 但是,在现实的教育情境中,异化的语文却驱逐着本质的语文。 异化的语文首先表现为应试的语文。 来看一段马克思的论述:“劳动对工人说来是外在的东西,也就是说,不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因此,他在自己的劳动中不是肯定自己,而是否定自己,不是感到幸福,而是感到不幸,不是自由地发挥自己的体力和智力,而是使自己的肉体受折磨,精神遭摧残。因此,工人只有在劳动之外才感到自在,而在劳动中则感到不自在,他在不劳动时觉得舒畅,而在劳动时就觉得不舒畅。因此,他的劳动不是自愿的劳动,而是被迫的强制的劳动。” 把上面的话中,“劳动”换成“学习”,“工人”换成“学生”,读读看…… 无语!…… 异化的语文还表现为“应世”的语文 应世的语文以取得直接的功利目的和效果作为行为准则,把语文片面地作为应付生活、应付需要的工具。应世的语文一旦被用来作为庸俗化政治的工具,那就不仅仅是学习语文的学生的悲哀,教着语文的语文教师的悲哀,也不仅仅是语文的悲哀,更直接是语文所表征的民族的悲哀。这一点,已经为十年浩劫所不幸证明。 语文既不能应试,也不能应世,语文只能应人。一旦把语文摆到“什么什么”的工具的位置上,语文就失去了自我,也就远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初中语文新课标教学设计及反思.pptx
- 就地型馈线自动化选型技术原则(试行).ppt
- 小学生交通安全知识竞赛课件.ppt
- 科技经费管理培训通用课件.ppt
- 激光模拟打靶技术方案.pptx
- 《思想政治教育方法论》PPT课件 2.第八章 课件 第八章《思想政治教育的一般方法》201812.pptx VIP
- 餐饮劳务外包合同(五篇).doc VIP
- 2023年成都信息工程大学数据科学与大数据技术专业《操作系统》科目期末试卷B(有答案).docx VIP
- 中小型企业局域网的规划与设计.doc VIP
- 2024-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英语 Unit 3 On the move理解 课文精研读教案 外研版必修第二册.docx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