酰胺类杀菌剂题库.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酰胺类杀菌剂 一、生物合成抑制剂: 1.氟吡菌胺 2.双炔酰胺 3.磺菌胺 4.苯酰菌胺 5.噻酰菌胺 6.噻唑酰胺 7.高效甲霜灵 8.烯酰吗啉 9.苯噻菌胺 10.缬霉威 二、生物氧化抑制剂 1.氟啶胺 2.氰霜唑 3.咪唑菌酮 4.噁唑菌酮 三、非卵菌纲杀菌剂 1.噻氟菌胺 2.环氟菌胺 3.环酰菌胺 4.氰菌胺 5.双氯氰菌胺 6.啶酰菌胺 7.吡噻菌胺 酰胺类化合物作为杀菌剂已有几十年的历史,至今已有30多个品种商品化,其中80年代以后开发的占一半以上 。就化学结构而言大致可分为羧酸酰胺类、扁桃酸类和苯基酰胺类。就化学结构而言大致可分为羧酸酰胺类、扁桃酸类和苯基酰胺类。从作用机理来看则可区分为生物合成抑制剂和生物氧化抑制剂两类。酰胺类杀菌剂中的大多数品种对卵菌纲病害有优异的防效。 卵菌纲杀菌剂 一、生物合成抑制剂 1.氟吡菌胺(氟啶酰菌胺)  2005年氟啶酰菌胺在英国和中国首次获得批准使用。主要影响孢子的释放和萌发。作用机理是抑制病菌细胞膜成分的磷脂和脂肪酸的生化合成,抑制菌丝生长、孢子囊形成和孢子萌发,具有局部内吸作用,与目前常用药剂如甲霜灵、杀毒矾等有不同作用机制,无交互抗性。 德国拜耳作物科学公司出品的银法利687.5g/L悬浮剂(氟吡菌胺和霜霉威) 对霜霉病、疫病、晚疫病、猝倒病等常见卵菌纲病害具有杰出防效,对作物和环境安全。该产品具有优良的系统传导性和较强的薄层穿透力,对病原菌各主要形态均有较好的抑制作用,能够为新叶、茎干、块茎、幼果提供全面和持久保护。由于药剂能够经叶面快速吸收,所以耐雨水冲刷,为雨季蔬菜防病提供可靠保障。 2.双炔酰胺 2007年在我国取得农药临时登记证书。作用机理为抑制磷脂的生物合成,对绝大数由卵菌引起的叶部和果实病害均有很好的防效。对处于萌发阶段的孢子具有较高的活性,并可抑制菌丝成长和孢子形成。可以通过叶片被迅速吸收,并停留在叶表蜡质层中,对叶片起保护作用。 250g/L双炔酰胺悬浮剂 防治西瓜、辣椒疫病推荐制剂使用量为30~40毫升/667m2,为获得最佳的防治效果,应于病害发生之前使用,在作物谢花后或雨天来临前,根据病害发展和天气情况连续使用2~4次,间隔7~10天,喷药量45~60L/667m2。一季作物最多施用次数4次,安全间隔期:西瓜0天、辣椒1天。防治马铃薯晚疫病推荐制剂使用量为20~40毫升/667m2。 3.磺菌胺 磺菌胺是一种主要用于土壤处理的杀菌剂。在 600~900g(a.i.)/ha剂量下对白菜的芸苔根肿菌有效,对镰孢(霉)属、疫霉属、腐霉属、丝核菌属和多粘霉属的Polymyxa betae[引起甜菜须根病,也是甜菜丛根病rhizomania(甜菜坏死黄脉病毒)的传病媒介]等也有很好的防治效果。 制剂:DP、SC。 作用机理为抑制孢子萌发。对根肿病菌的生长期中有两个作用点,一是在病菌休眠孢予--发芽的过程中发挥作用;另一为在土壤根须中的原生质和游动孢子→土壤中次生游动孢子的使作物二次感染的过程中发挥作用。 防治对象:磺菌胺能有效地防治土传病害,包括腐霉病菌、螺壳状丝囊霉、疮痂病菌及环腐病菌等引起的病害,对根肿病如白莱根肿病具有显著的效果。 使用方法:主要作为土壤处理剂使用,在种植前以600~900g(a.i.)/hm2的剂量与土壤的混合或与移栽土混合,不同类型的土壤中(如砂壤土、壤土、黏壤土和黏土)磺菌胺均能对根肿病呈现出卓著的效果。 4.苯酰菌胺 苯酰菌胺的作用机制在卵菌纲杀菌剂中是很独特的,它通过微管蛋白β-亚基的结合和微管细胞骨架的破裂来抑制菌核分裂。苯酰菌胺不影响游动孢子的游动、孢囊形成或萌发。伴随着菌核分裂的第一个循环芽管的伸长受到抑制,从而阻止病茵穿透寄主植物。实验室中用冬瓜疫霉病和马铃薯晚疫病试图产生抗性突变体没有成功,可见田间快速产生抗性的危险性不大。实验室分离出抗苯甲酰胺类和抗二甲基吗啉类的菌种,试验结果表明苯酰菌胺与之无交互抗性。   24%悬浮剂、80%WP 防治卵茵纲病害如马铃薯和番茄晚疫病,黄瓜霜霉病和葡萄霜霉病等;对葡萄霜霉病有特效。离体试验表明苯酰菌胺对其他真菌病原体也有一定活性,推测对甘薯灰霉病,莴苣盘梗霉,花生褐斑病,白粉病等有一定的活性。   苯酰菌胺是一种具有高效的保护性杀菌剂,具有长的持效期和很好的耐雨水冲刷性能;困此应在发病前使用,且掌、握好用药间隔时间,通常为7~l0d。要用于茎叶处理,使用剂量为100~250g(a.i.)/hm2。实际应用时常和代森锰锌以及其他杀菌剂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