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轮冲压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doc

带轮冲压模具设计(含全套CAD图纸)【毕业论文+CAD图纸全套】.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买文档就送您CAD图纸全套,Q号交流401339828或11970985

目录 一 冲压件工艺分析 3 1.冲压件精度分析及确定 3 2.冲压件结构分析 4 二 工艺方案 4 1.计算毛坯尺寸 4 (1)毛坯直径 4 (2)是否使用压边圈 4 (3)计算拉深次数 4 (4)验证拉深系数是否超出极限 4 2.落料工序 5 3.正拉深 5 4.反拉深 5 5.冲孔工序 5 6.修边工序 6 三 确定排样裁板方案以及材料利用率计算 6 1.排样方式的确定 6 2.搭边值确定 6 3.材料利用率 7 四 冲压力计算 7 1.落料 7 2.正拉深 7 3.反拉深 7 4冲孔 7 五 工作零件刃口尺寸的计算 8 1.落料 8 2.正拉深 8 (1)圆角半径 8 (2)间隙 8 (3)拉深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8 3.反拉深 8 (1)圆角半径 8 (2)间隙 9 (3)凸凹模工作部分尺寸的确定 9 4.冲孔 9 六 冲压设备的选择 9 1.压力机吨位计算 9 2.滑块行程 10 3.装模高度 10 4.压力机功率的核算 10 (1)计算压力机的有效功 10 (2)每道冲压工序有效冲压功 10 (3)弹顶装置压缩功 10 七 模具结构选择 12 (1)冲模结构形式 12 (2)定位方式 12 (3)卸料、出件方式的选择 12 (4)导向装置的选择 12 八 落料拉深复合模主要零部件的设计 12 1.工作零件 12 a落料凹模尺寸 12 b拉深凸模和凸凹模 13 2.其他板类零件 13 3.压料装置 14 4.定位装置 14 5.卸料装置 15 6.模架及其零件 15 7.绘制落料拉深复合模装配图 15 8.压力机闭合高度的校核 16 九.反拉深模具设计 16 1.反拉深模工作部分尺寸计算 16 2.反拉深模零部件设计 17 (1)工作零件 17 (2)其他板类零件 17 (3)压料装置 18 (4)推件装置 18 (5)固定零件 18 3.反拉深模的总体结构设计 18 4.绘制模具装配图和零件图 18 5.压力机闭合高度的校核 19 十 工艺卡片的编制 19 结论(总结) 20 致谢 21 参考文献 22 一 冲压件工艺分析 冲压件精度分析及确定 零件形状尺寸如图1.0-1所示,零件有部分公差未给出,该零件内外形状均为圆形。查表得该零件的精度等级为IT10级;查表确定各尺寸的公差值,φ48对应公差为+0.10mm,φ20对应公差为+0.84mm,φ107对应公差为-0.14mm。 图1.0-1工件图 材料:08F 料厚:t=1mm 大批量生产 冲压件结构分析 此零件材料为08F,料厚为1mm,且零件为轴对称旋转体,冲裁性能较好;h/d较小,拉深工艺性较好,因此初步分析该零件的冲压基本工序有:落料、正拉深、反拉深、冲孔、修边。 二 工艺方案 1.计算毛坯尺寸 外缘拉深后得到的冲压件如图1.0-2所示。 图1.0-2 外缘拉深后的冲压件 外缘拉深属于带凸缘圆筒不变薄拉深,虽然材料厚度有变化,但是平均值与毛坯原始厚度十分接近。因此,毛坯展开尺寸可根据毛坯面积等于拉深件面积的原则来确定。由于材料的各向异性以及拉深时金属流动条件的差异,为了保证零件的尺寸,必须保留出修边余量,在计算毛坯尺寸时必须计入修边余量。 d f/d=107/89=1.20,根据d f/d数值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本P203中表4-17得修边余量为4.3,所以d f修正为d f=107+4.3×2=115.6(mm)(注:d为中径)。 毛坯直径 因为d 0/r=90/4=22.5>20,由公式D=(d f2+4d 0h)?得毛坯直径D=(115.62+4×90×33)?=158.88mm≈159mm 是否使用压边圈 毛坯的相对厚度t/D×100=1/159×100=0.63,零件拉深系数m 1=d/D=90/159=0.57,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本P188中表4-2可知,需采用压边圈。 计算拉深次数 按下列数据d f/d=1.2,t/D=1/159≈0.63%,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本P204中表4-18得首次拉深允许的最大相对高度为:h 1/d 1=0.50~0.60。工件的相对高度h/d 2=33/88≈0.375,得出拉深次数n=1。 验证拉深系数是否超出极限 查冲压工艺与模具设计课本P203中表4-16得m t=0.53,所以m 1>m t,拉深系数符合要求。 2.落料工序 落料工序需冲裁出直径D=159mm的板料。 正拉深 由以上计算可知,正拉深为首次拉深,且可一次拉深成所需的形状,拉深过程中需使用压边装置,拉深后工件的形状如图1.0-3所示。 图1.0-3 首次拉深件 反拉深 计算拉深次数 d f/d=90/49=1.8,毛坯相对厚度t/D=1/90=1.11%,查冲压工艺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