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胡美娟-四川大学.ppt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胡美娟-四川大学.ppt

  1. 1、本文档共3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胡美娟-四川大学

Part01 Part02 Part03 具体实验步骤 P01 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DNA的提取 P02 质粒DNA的提取 P03 感受态细胞经转化培养后,平皿内有但菌落长出。 用灭菌吸头挑取单菌落,浸没于2 mL含有抗生素的LB液体培养基中,37 ℃, 180 r/min振荡培养过夜。 取1.5 ml 培养物倒入微量离心管中,用微量离心机于4 ℃、11000 r/min 离心1分钟,吸弃上清。 Part01 Part02 Part03 具体实验步骤 P04 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DNA的提取 P05 质粒DNA的提取 P06 向离心管中加入150 ?l用冰预冷的溶液Ⅰ,用微量移液器吹打重悬沉淀。 加入200 ?l新配制的溶液 Ⅱ,盖紧管口,快速颠倒离心管5次,冰上放置5分钟 加入150 ?l用冰预冷的溶液 Ⅲ,轻轻混匀,冰上放置3~5分钟。 Part01 Part02 Part03 具体实验步骤 P07 质粒DNA的提取 质粒DNA的提取 P08 质粒DNA的提取 P09 用微量离心机于4 ℃、11000 r/min离心5分钟,吸取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 加等体积氯仿400 ?l抽提,振荡混匀,用微量离心机于4 ℃、11000 rpm离心2分钟,将上清转移到另一离心管中。 用70%乙醇洗涤2次,再次4 ℃、11000 rpm离心5分钟,沉淀于空气中干燥。向已干燥的离心管内加20 ?l超纯水溶解质粒DNA,加入TE缓冲液(其中含2 ?l 10 mg/ml RNA酶),37 ℃处理1小时后于-20 ℃贮存。 吸取上清液300 ?l,向上清中加入2倍体积的无水乙醇,混匀后,于室温放置2分钟;用微量离心机于4 ℃、11000 rpm离心5分钟,弃上清。 质粒DNA的检测 1.琼脂糖凝胶板的制备 质粒DNA的检测 2.加样 质粒DNA的检测 3.电泳 质粒DNA的检测 4.观察和拍照 具体实验步骤 称取0.3g琼脂糖,置于锥形瓶中,加入30mL1×TAE缓冲液,微波炉加热直至琼脂糖溶解。待胶液冷却到650C(不烫手为宜),加入1μL Gold view混匀,搅拌器上搅拌排除气泡,(如右图)缓慢倒入事先准备的制胶有机玻璃槽(插入样品槽模板梳子 )内 。静置30min左右,轻轻晃动拔出梳子。 胶板放入电泳槽中(样品孔位于负极),注入1×TAE缓冲液淹没过胶板1mm,用取液器将提取的质粒DNA5μL与1μL Loading Buffer( 6× )混匀,加入胶板的样品小槽内。 将电泳槽与电泳仪接通,调节电压为100V左右,直至缓冲液的蓝色指示剂移动到距离胶板边沿约1~2cm处,停止电泳。 将胶板小心取出,放入凝胶成像系统中,调节位置居中,波长为254nm的紫外灯下,观察凝胶中DNA存在处显示出荧光条带。 具体实验步骤 酶切及连接 分别取两支0.2mlEP管做上记号:如①② 两个EP管中分别配置下列的30 μL体系: 具体实验步骤 5. 3. 酶切及连接 4. 将两只EP管混匀后瞬时离心,放入恒温培养箱370C酶切1h。 取5μL ① ② EP管的酶切反应液,同时取5μL原质粒溶液作对照,进行电泳检 测酶切结果。 按照回收试剂盒步骤切胶回收所需酶切产物片段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于 / * 模板来自 / * 模板来自 /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 / * 模板来自于 * 模板来自 / * 绿色荧光蛋白在大肠杆菌中的克隆表达 胡美娟 2013141241164 陈彦立 2013141241169 四川大学生命科学学院 生物科学基地班 目 录 1 2 3 4 5 6 实验背景 实验用品及方法介绍 实验流程 实验原理 具体实验步骤 实验结果预测 7 参考文献 200810月8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宣布,2008年诺贝尔化学奖由日本科学家下村修、美国科学家马丁·沙尔菲和美籍华裔科学家钱永健获得,他们三人在发现和研究绿色荧光蛋白(GFP)方面取得了突出成就。 实验背景 绿色荧光蛋白是由日本学者下村修于1962 年从多管水母中发现并分离得到的一种发光蛋白。 它是由238 个氨基酸构成的“β-桶” 型三维立体结构, 其中第 65 ~ 67 位氨基酸( 丝氨酸 -酪氨酸 -甘氨酸) 形成发光团, 为主要发光的位置。 GFP的演化 通过生物化学的方法将基因做小小的改变, 就可以改变GFP中的氨基酸, 得到变异GFP。 目前应用较多的是GFP的突变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简称EGFP)。EGFP将GFP的第64位氨基酸苯丙氨酸突变成为亮氨酸,从而发射出的荧光强度比GFP大6倍以上。 所以,EGFP比GFP更适合作为报告基因来研究基因表达、调控、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