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放射事故

放射治疗事故的后果 对肿瘤控制率的影响 肿瘤剂量偏低会影响患者治愈,剂量超高会导致正常组织放射损伤,致使患者死亡或生活质量严重下降。 早期(或急性)并发症 常见于快速增殖组织 (如皮肤、黏膜和骨髓)放射损伤,在照后几天或几周内就可观察到,通常是一过性的。 晚期(慢性)并发症 主要见于含慢增殖细胞的组织或器官,其病理生理十分复杂,综合有细胞丢失、支持组织改变(如血管,胶质细胞)和放射纤维化缓慢进行性发展。这些晚期并发症通常发生于照射结束6个月以后,但也可能发生得更晚(几年),通常认为是不可逆的,常常缓慢发展。 *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可能起因 (1) 设备问题 (2) 维护 (3) 射线束校准 (4) 治疗计划系统 (5) 治疗模拟 (6) 治疗摆位和实施 * 事故性医疗照射的教训 (1)在多数事故中,几个诱发因素结合起来,使初始的差错逐渐发展为意外照射,常导致非常严重的或致命性后果。 (2)缺乏对管理的关注是最根本原因。 * 放疗事故的预防措施 加强对开展放射治疗的医疗机构的卫生执法监督力度。 采取一切合理措施,包括安全文化,防止事故发生。 重视员工教育培训,上岗前放射防护培训,并经考核合格之后才有资格参加相应的工作;在岗期间应定期接受再培训。 事故预防应作为设备、工作场所没计和操作规程设计的不可分割的部分,而不是额外内容。 应用纵深防御、冗余防护原则。 * 放疗事故的预防措施 放疗设备应可自动拒绝设计规范以外的操作要求或通过对指令的有效性提问的方法来减少人员失误。 应建立全面的质量保证大纲,包括设备购置、验收检测和调试、校准、治疗计划及其实施、维修、双向交流和事件报告整个环节中相应的职责和程序。 治疗设备在安装、调试、大修之后均应进行剂量校准。 患者身份和与治疗计划的准确对应要经双重核实。 应频繁并全面清点近距治疗用源。 制定应急计划并做好应急准备工作。 * 四.一起典型的种子源治疗 责任事故 2001年6月25日凌晨,家住山东济宁兖矿患者任某突觉急性腹痛。清晨4时急诊于某医院,诊断为阑尾炎。经一周门诊保守治疗,症状消失。 2001年8月13日,再次因急性腹痛到该医院就诊。 诊断结果是:结肠晚期恶性肿瘤,如不手术最多还能存活三个月。 家属提出:不手术就不行吗? 医生回答:不手术,就不治了! 9月14日,行“右半结肠”切除,回肠与横结肠吻合手术。 术后第一天,一系列异常症状就开始频频出现: 高烧到39.2度,没排气先开始出现多次腹泻;之后出现呕吐、腹胀、腹痛、呼吸困难等现象,连续五天既不排便也不排气。 医生答复:肠功能紊乱属正常现象。 术后第十天,拔掉了右腹腹腔引流管。 拔掉引流管的第二天下午,腹部刀口不断冒出黑色膏液,用手按压右腹部,涌出带着胃液味道的黑臭液体,前后流出约800毫升。当夜,患者开始排黑色血便,刀口引流出一些小血块及絮状物。 从10月16日开始,患者又出现了一种莫名其妙的病症,白天体温仅35度,有时冷得发抖,夜里就高烧到39.8度。 医生认为:是刀口感染引起的,建议小肠造瘘。 从济南来会诊的姜教授检查过后否决小肠造瘘。 输液管撤掉后,患者体温逐渐恢复了正常,然而她仍然感觉肚内像是被什么撕咬着一样难受。 12月6日中午,开始呕吐黑色液体,右腹肿起,同时出现肠梗阻。剧烈的疼痛导致患者只能靠打杜冷丁减轻痛苦。 医生依据CT检查结果:肝已经转移了,肿瘤已经很大了。 家属拿着CT片到外院咨询,答复是腹腔脓肿。 眼看患者在痛苦中挣扎,医院又拿不出有效的治疗方法,家属执意转院。几经交涉,医院同意转院。 从2002年1月8日起,患者辗转至南京军区总医院、济宁附属医院、泰安中心医院。 转院没能挽救患者的生命,但导致其死亡的“疑凶”浮出了水面——南京军区总医院发现患者的十二指肠壁等部位竟然被放置了5枚不知名的放射性物质,同时确诊为十二指肠瘘。 南京军区总医院要求家属去问清楚那些物质是什么,家属连夜从赶回原医院,江医生不肯解释,只在纸上含混地写下‘I-125,核工业部生产’等字样。种子源是一个上海人带来的,手术中放置种子源也是那个上海人指导着做的。 I-125的全名为碘-125放射粒子,属于Ⅲ类医疗器械。是在CT、MR、X光或B超引导下,经“治疗计划系统”制定治疗方案,计算出有效等剂量区及应植入的粒子量,通过手术或经皮穿刺永久性植入粒子。 一个种子源时价500元。在植粒子的数量上,国内外没有统一的标准,这就给某些人钻了空子。种子源放疗系统卖给医院68万,其成本不过三四万。 放射粒子的发现让家属大吃一惊。因为术前医患双方签署的《手术协议书》只字未提,该院医疗技术委员会2001年12月14日做的鉴定也隐瞒了术中放置放射粒子的问题,而强调肠瘘属于“消化道手术后一种常见的并发症”。“手术费用记账单”上,未找到放射粒子的项目。 该院从上海购进

文档评论(0)

busuanzi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