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上杭县地理情况
上杭县地理情况
上杭县位于龙岩市西南部,汀江中游。东接新罗区,西连武平,北倚长汀,东北与连城毗邻,东南与永定交界,西南与广东省梅州市、蕉岭县接壤。1994年省、县勘界后,总土地面积2879平方公里,处于北纬24度46分02秒至25度27分47秒,东经116度16分至116度57分 。
境内群山绵延,丘陵起伏,河流交错,地势从东北向西南倾斜, 属高丘低山类型,以高丘为主的地貌,千米以上山峰有113座,最高峰石门山海拔1823米,为汀江和九龙江分水岭。主要河流有汀江、旧县河、黄潭河,其中汀江自北而南纵贯全县,境内长112公里。属亚热带季风气候,夏长冬短,温热湿润。1988~2002年平均气温为20.27℃ ,年降水量1682.24毫米。林业用地面积333.95万亩,人均6.91亩,林木蓄积量852.26万立方米,毛竹蓄积量37.07万株, 森林覆盖率74.8%。 水力资源充沛,年径流量28.3亿立方米, 水资源理论蕴藏量42.18万千瓦,可开发总装机容量23.41万千瓦,年发电量可达8.3亿千瓦时。截至2002年,国家、集体和个人累计投资建成水电站141处,总装机容量11.15万千瓦, 是1987年的6.92倍,年发电量4.6亿千瓦时,是1987年的7.67倍。 全县100%的家庭用上了电。1995年,上杭成为全省农村初级电气化县之一。
上杭是矿业大县。 境内已发现30多种矿种, 主要矿藏有金、铜、铁、锰、钨、铅、锌、硫铁和石灰石、稀土、大理石、萤石、优质矿泉水等。其中,石灰石储量在2506万吨以上,居全省之最。上杭县盛产烤烟、茶叶、杭梅、土纸、食用菌,是全国出口烤烟生产基地县和全国食用菌生产基地县之一。地产杭梅加工的乌梅是名贵药材,遍销全国,远销日本、泰国、马来西亚等地。久享盛名的“闽西八大干”之一的上杭萝卜干,香脆可口。该县旅游资源十分丰富。“红旗跃过汀江,直下龙岩上杭”,毛泽东、周恩来、朱德、 陈毅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从事过伟大的革命实践, 古田会议会址、临江楼、文昌阁、才溪乡调查旧址,处处都有弥足珍贵的历史遗迹。梅花山自然保护区被称为“北回归荒漠带上的绿色翡翠”,1988年经国务院批准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1992年列入世界A级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内有成片的铁杉林、柳杉林和南方红豆杉等30多个珍稀植物群系。有华南虎、金钱豹、云豹、羚羊、黑麂等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梅花山被公认为是“中国现存华南虎数量最多, 活动最频繁的区域”,2 000年8月建成“中国华南虎园”,成为开展华南虎人工繁殖、半野化豢养,保护生物学和遗传学研究为主体。以森林景观为基础,集科学研究、生态旅游和猎奇为一体的多功能生态旅游区。上杭是客家祖地之一,有充满神奇故事的文化古迹和客家民俗民风。在上杭不仅可以受到革命传统教育,而且可以领略回归自然和客家民俗的情趣。
上杭客家
福建闽西上杭,是客家人的祖籍地。由于它地处客家母亲河汀江中游,自然地理环境得天独厚。唐宋以来,吸引了众多客家先民在这里开基立业,繁衍生息,成为李、张、丘、廖、吕、游、周、黎等几十姓客家人的发祥地。宋、元、明、清,上杭客家裔孙不断向闽、粤、赣、湘、台等地播迁、发展,并拓展到东南亚各国及海外。上杭客家向义宁州的移民,是发生在清初上杭客家人向外移民高峰期中的一段移民史。馆藏义宁州客家族谱文献记载,清初,正值清中央政府组织的“湖广移四川”移民运动开展不久,江西义宁州亦颁布了“奉谕招民”垦荒优民政策,在此背景下,大量闽粤赣客家人迁徙义宁州。资料显示,至康熙末年,入迁义宁州者近万丁,上杭客家迁入人数最多。客家人移民义宁州后,初因春去冬归,扎棚而住,史称“棚民”。“怀远都”成立后,又称之为“怀远人”。一、义宁州“奉谕招民”的历史背景义宁州地处江西省西部修河上游,居幕阜山脉和九岭山脉之间,为江西、湖北、湖南省交界处。唐代为武宁县,德宗贞元年间析武宁县西八乡(高乡、崇乡、奉乡、武乡、仁乡、西乡、安乡、泰乡)置分宁县,唐、宋两朝均为上望等级的泱泱大县。元代升为宁州;清嘉庆六年(1801年)改名义宁州。 宣统二年,义宁州析出县南上崇乡、上武乡另设铜鼓县。民国元年(1912年)改义宁州为义宁县。民国3年改义宁县为修水县。明末清初,义宁州因连年兵燹,时遭水旱灾害,死丧及逃难者甚多,大片抛荒田地无人耕种。县内地广人稀,荒田地二千八百七十多顷,缺粮一万馀石。‘民无遗类,地尽抛荒’‘官虽设,无民可治,地已荒,无力可耕,无赋可征’状况引起清朝统治者的警觉。顺治九年(1652年),湖广以祖泽远为首,累疏‘招垦开荒’,开始了‘湖广填四川’的移民活动。康熙十七年(1687年),义宁知州班衣锦,亦奉檄召民劝垦荒田山地。告示百姓,宁州田肥地美,水旱无忧,地广人稀,入迁者可以任意插地为界。在此背景下,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