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台湾位在聚合型板块边界-南一书局.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台湾位在聚合型板块边界-南一书局

第七章 固體地球的結構與變動 7-1 固體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和組成 7-2 全球主要的火山帶與地震帶 7-3 板塊運動 7-1 固體地球內部的分層結構和組成 地震波 不連續面 軟流圈 S波波速變化 地殼、岩石圈與軟流圈 固體地球組成 7-1.1 地震波 地震波依傳播路徑分成: 1.實體波:傳播路徑能通過地球內部,可分為P 波和S波。 P波:屬縱波,質點運動方向和震波傳遞方向一致, 可在固體、液體及氣體中傳播。 S波:屬橫波,質點運動方向和震波傳遞方向垂直, 只能在固體中傳播 2.表面波:沿著地表附近傳播。 地震波傳播速度與經過物質的剛性有關。 7-1.2 不連續面(1/2) 震波速度突然改變的界面稱為不連續面,以其作為固體地球分層的依據: 1.莫氏不連續面:地殼與地函間的界面。 2.古氏不連續面:地函與外地核間的界面。 3.雷氏不連續面:外地核與內地核間的介面。 7-1.2 不連續面(2/2) P波與S波隨深度的變化 7-1.3 S波波速變化 7-1.4 地殼、岩石圈與軟流圈 7-1.5 軟流圈與岩石圈 軟流圈(低速帶):在大陸地區距地表深度約120~225公里區段,和在海洋地區距海床深度約65~225公里區段,地震波P波和S波波速突然降低的區段,推測此區段呈熔融狀態,而具可塑性。 岩石圈:地球內部構造中,軟流圈之上較堅硬部分;分裂成許多板塊,可在軟流圈上移動,引發不同形式的板塊運動。 7-1.6 固體地球組成(1/4) 固體地球由各種岩石組成,可分成火成岩、沉積岩和變質岩。 地殼位於固體地球最外層。 地殼含量最豐富的元素為氧和矽,它們和鋁、鐵、鈣、鈉、鉀、鎂等元素結合形成矽酸鹽類礦物。 7-1.6 固體地球組成(2/4) 地殼種類: 大陸地殼:富含矽和鋁(稱矽鋁質),以花岡岩為代表。 海洋地殼:富含鎂和鐵(稱鐵鎂質),以玄武岩為代表。 7-1.6 固體地球組成(3/4) 常見的八大造岩礦物(除方解石屬於碳酸岩外,其餘均為矽酸鹽類)。 7-1.6 固體地球組成(4/4) 地殼之下的地函和地核,可由捕獲岩間接推測。 地函的主要成分為橄欖岩。 地核成分依據其密度及震波波速來分析隕石,發現以鐵為主,加少量鎳組成。 7-2 全球主要的火山帶與地震帶 火山噴發 三大火山帶 火山分布 熱點火山 三大地震帶 7-2.1 火山噴發 7-2.2 三大火山帶 環太平洋火山帶(火環):大部分的陸地火山分布在太平洋邊緣,形成環狀火山帶。 第二個火山集中地帶:包括維蘇威火山在內,從地中海地區經歐亞大陸、中南半島到達印尼一帶。 第三個火山帶:大致與中洋脊地震帶一致。 7-2.3 火山分布 7-2.4 熱點火山 7-2.5 三大地震帶 7-3 板塊運動 板塊構造學說 板塊分布 板塊運動的動力 斷層類型 張裂型板塊邊界 聚合型板塊邊界 錯動型板塊邊界 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 臺灣附近的震源分布 7-3.1 板塊構造學說 劃分為七個主要大板塊以及十數個較小板塊。 岩石圈分裂成的碎塊且板塊之間具有頻繁的相對運動;張裂、擠壓和錯動等相對運動,在板塊邊界上造就了火山、裂谷等地形,也促使地層產生褶皺或斷層等構造。 7-3.2 板塊分布 7-3.3 板塊運動的動力(1/2) 輸送帶式的運動:地函內的熱對流使板塊在軟流圈上進行此模式。 7-3.3 板塊運動的動力(2/2) 板塊本身的物理特性: 離中洋脊較遠的板塊邊緣當它因重量增大而沉降回地函時拖拉整個板塊。 在中洋脊處地勢較高,海溝處較低,形成傾斜結構。 中洋脊熱對流及岩漿上升擠壓帶來的側向推力。 7-3.4 斷層類型 正斷層:張力(張裂型) 逆斷層:受壓的力(聚合型) 平移斷層(錯動型斷層之一):剪力(錯動型板塊)。 7-3.5 張裂型板塊邊界 地函熱對流造成板塊拉張而形成,典型代表為中洋脊、裂谷。 主要斷層類型:正斷層 7-3.6聚合型板塊邊界 板塊互相推擠碰撞而成,進行隱沒作用。受隱沒作用影響的帶狀分布區域稱為隱沒帶(班尼奧夫帶)。 主要斷層類型:逆斷層 7-3.7錯動型板塊邊界(1/2) 因水平移動方向不同或速度不同所造成的平移斷層,兩板塊間原來相鄰的岩層隨時間而逐漸錯移;典型:轉形斷層。 7-3.7錯動型板塊邊界(2/2) 7-3.8 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1/2) 臺灣位在聚合型板塊邊界,以花東縱谷為界。 縱谷以西屬於歐亞板塊,以東則屬菲律賓海板塊,花東縱谷是此兩板塊的縫合帶。 7-3.8 臺灣附近的板塊構造(2/2) 7-3.9 臺灣附近的震源分布(1/3) 地震震源分布: 由南向北逐漸加深:菲律賓海板塊由南向北隱沒到歐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