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杨理连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天津职业大学 杨理连 2011年11月 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 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 ——以天津职业大学探索实践为例 提 纲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四、尝试多元化的招考途径 五、中高职教育衔接面临的问题 六、中高职协调发展的几点思考 随着我国职业教育的飞速发展,高职教育已在整个高等教育体系中占据半壁江山,中职教育也占到了中等教育的一半以上:目前高职院校1246所,招生300多万人;中职14000所,招生800多万人;中高职教育每年招生1100多万人,在校生3000多万人。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形成适应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要求、体现终身教育理念、中等和高等职业教育协调发展的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其中,发挥高职教育引领作用、实现中高职教育系统衔接是构建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高职院校1246所 高等学校1112所 引 言 14000 300 学校通过分析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动态,特别是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调整升级对本行业职业岗位变化和人才需求的影响,合理确定中职和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注重中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知识和技能、专业内涵、教学条件、就业创业能力培养等全方面的延续与衔接。 一、探索专业口径的衔接 学校 专业设置遵循《中等职业学校专业目录》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 》要求,在中高职专业口径衔接方面主要采取三种模式: 宽口径对接: 如中职精细化工与高职工业分析与检验专业的衔接等。 拓展对接: 如中职服装设计与高职人物形象设计专业的衔接,中职计算机应用与高职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的衔接; 相近对接: 如中职环境保护与监测与高职环境监测与评价专业的衔接 例如 :在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上,与中职校积极协作,紧密结合企业实际,聘请行业企业技术人才和能工巧匠全程参与方案的制定。 共同研究企业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情况、本专业面向的就业岗位和岗位要求应具备的职业能力。 专业的衔接最终要通过课程的衔接实现。学校基于人才培养质量的系统性来构建中高职衔接的课程体系。 在课程目标衔接上,将中职的实用性、操作性、工具性目标与高职的技术性、创造性、人格化目标优化整合,课程设置紧扣中高职共同的培养目标,由浅入深:中职课程重理论,强模仿,给学生初步职业概念;高职课程重实践,强创新,鼓励学生在模拟的工作场景中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实践性。 在课程内容衔接上,根据中高职相近专业大类的特点和要求, 制定相互衔接的统一的课程标准, 确定合理科学的教学顺序和实施路线, 既要避免中高职课程内容的重复, 又要拓宽和加深课程内容, 真正实现课程内容衔接的连续性、顺序性和整合性。 二、加强课程的有效衔接 专业核心课程 专业核心课A 专业核心课B 岗位实习A 岗位实习B 高职课程 中职课程 公共基础课B 专业拓展课B 专业拓展课A 公共基础课A 专业核心课程 职业资格认证A 职业资格认证B 多元升学途径 课程衔接模块图 课程体系结构分为公共基础课程、专业核心课程和专业拓展课程三个部分,以职业资格认证的延续晋升作为课程衔接的引导,以适应满足产业链上不同层级岗位的需求作为检验标准。 公共基础课程:注意中职和高职层次知识点的有机融合,以适应其渐进性学习和终身教育的需要。中职阶段注重基础素质教育,高职阶段开设提升理论及应用水平的通识课程,加强职业素质教育。 专业核心课程:以专业技能训练和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有机结合,提高教学效益,要求连续学习和积累,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形成技能主线。 专业拓展课程:以强化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和素质提升,尤其是强化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创新精神的培养为目标,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职业资格认证:依据行业不同层级的岗位职业能力标准,学校推动职业教育和职业技能鉴定机构、行业的深度合作。对于同一大类专业,中高职协同制定出能充分反映行业不同层级需求的能力考核内容及相关课程,分别在中职、高职教育阶段加以实施、考核。 三、密切教学组织的衔接 加强交流与沟通提升衔接效果。联合举行各对口专业关于课程衔接的教研活动,实施5年的教学计划,这种对口专业间的联合教研活动,每学期至少举行一次。 提前进入高职,培养职业修养。在正式开学之前,为学生安排为期八周的培训,减少空窗期,让学生提前进入高职状态。 分析学生特点,精选教学内容。开学之初,针对学生的特点,对既定课程的教学内容进行筛选,选取和现实生活较为贴近的部分,设计学生参与度高的活动。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