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

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无公害芡实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规程 芡实又名芡、鸡头、鸡嘴莲等,是睡莲科芡属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 目前我国芡实种植面积约15万亩,其品种大体可分为两大类:一类为“刺芡”,又名“北芡”,多为野生种,全国各地广为分布。该品种因茎、叶、果均密生刺,多成熟后一次性采收,其米粳性,品质差。另一类为“苏芡”,又名“南芡”,是劳动人民长年驯化培训而成的栽培种,植株除叶背叶脉上有稀疏刺和叶缘有刺外,其他部位均无刺,可按不同成熟期分批采收,其米糯性,品质优。目前全国各地如上海、江西、安徽、湖北等地纷纷引种,不但促进了食用芡实的栽培,也发展、代替了当地以食用刺芡芡根为主的栽培。 芡实性平、味甘涩。《本草纲目》亦肯定了芡实“止渴益肾”的功能。因此芡实常作滋补药,用来补脾止泻、固肾涩精,治遗精、淋浊带下、小便失禁、大便泄泻等症。此外久服芡实可身轻不饥,耐劳。茎止烦渴,除虚热,生熟皆宜,其根状如三棱,煮熟如芋可食,治心痛气结病。 一、主要品种 1、苏芡(南芡) (1)紫花芡:苏州地方品种,成熟早,生长势中等。叶径1.5-2.5米。花萼4片,三角形,外侧青绿色内侧紫红色,花瓣紫色。单株结果数多,单果重400可以上,平均单果种子127粒,重250克,直径1.6厘米左右,种皮厚0.4厘米,种仁(芡米)直径0.8厘米,出米率57%左右。亩产干芡米25千克左右,8月中下旬始收,10月上旬终收。 (2)白花芡:苏州地方品种,成熟晚。叶径2~2.9米。花萼4片,三角形,外侧青绿色,内侧白色,花瓣白色。单株结果数略少,单果重480克以上,平均单果种子109粒,重252米,出米率52%左右。亩产干芡米20千克左右,8月下旬至9月上旬始收,10月中旬终收。 2.刺芡(北芡) 北芡植株个体较小,初生叶幼小,线形,随植株生长,叶形增大,由箭形叶到缺刻盾叶,地上部分全身无刺。成长植株,全身密生刚刺。叶正面绿色,有皱褶,直径70~80厘米,最大可达2米,叶背红色,叶脉网状突起;叶柄长1.5米。花瓣紫色,花蕊白色,16片,外包4张萼片。 二、栽培技术 1、南芡 (1)塘田安排:南芡栽培大多利用湖边浅滩、沼泽低塘栽培,每年1茬,连作者居多。 栽培芡实应选择水位涨落平稳或排灌方便、风浪较小的湖塘和田块,水深超过1.5米即会使植株生长势减弱,产量下降,大风大浪将影响芡实扎根或易将叶片打碎。 (2)栽培方式:芡实用种子繁殖,分直播和育苗移栽两种栽培方法。南芡因植株无刺,为延长其生育期多采用育苗移栽法,精细栽培。 ①直播。于4月上旬播种,每亩播种子1.5~2千克。方法有穴播、泥团点播和条播多种。穴播应选水深0.3米的浅水湖荡,每隔2.3~4米见方挖一浅穴,每穴播种子3~4粒,覆盖泥土1厘米左右,以保证齐苗。泥团点播多在深水且水生动物较多的湖荡进行,其方法是用潮泥将3~4粒种子裹成一团,然后点播。条播是在水里按2.6~3.3米行距直线撒播,一般每隔0.7~1米播1粒种子,要求落籽均匀,肥荡稀薄,瘦荡密播。 ②育苗移栽。 A、催芽:4月上旬气温转暖,将年前埋藏的种子去除洗净,用缸盆盛清水浸种(浸没种子),并日晒以提高水温,经8~10天换水、催芽,多数种子露白即可播种。 B.育苗:播种前先在空田里开一个2米见方、深15厘米的育苗潭,去除青苔、浮萍,整平潭底,并灌满水,待泥水澄清后再播种。一般于4月中旬播种,每平方米播籽1千克左右。播时要近水面轻撒,防止种子陷入烂泥中,影响出苗。 C.移苗:播种后经40天左右,至5月中下旬,当幼苗有2~3张小叶时移苗。移苗田应选择避风向阳、灌排方便的水田,四周做高田埂,清除杂草,施人腐熟粪肥,并整平田底,灌水深10~15厘米。移苗时要带种子起苗,及时移栽。如移栽田远离秧田应将根上的泥土洗净,并将根系理好,放在木盆内,加盖遮阴,防止日晒。移栽苗的行株距为50—60厘米见方。移栽时要防止埋没心叶,影响发棵。待幼苗返青成活后,随着新叶的生长,逐步加深水位。定植前水深应接近定植大田(或池塘、湖滩)的水位,一般可加深到30~50厘米。 D.定植:6月下旬至7月上旬,当芡实秧苗长到4张圆叶,大叶直径25厘米左右时即可定植。定植前按2.3米左右见方的行株距开穴并浅栽,每亩120~140穴,每穴直径l米以上,深15~20厘米。呈锅底形,然后清除穴内杂草,增施基肥,一般可用腐熟有机肥或河泥,增施钾肥可提高产量和品质(外荡湖泊水位较深,施用基肥困难,多采用肥和土混合包裹幼苗根系,再定植于穴内)。开穴和施肥后仍需1~2天时间使泥水澄清后再定植。定植方法同移栽苗,要随起苗随栽,并防止定植过深,泥土“窝心”,影响植株生长。 ③田间管理。 A.防风:芡实幼苗不耐风浪袭击,故要在湖荡或大田(数十亩以上)四周栽种茭草,荡内每隔4~5行,纵横各栽茭草1行,形成防

文档评论(0)

cxiongxchunj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