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中国医学史学习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的中医学历史悠久,有着5000多年的历史,但是现在的我
们作为一个中国人,又有多少人真正的了解中医呢?通过这几周的学习,我大
概对中国医学史也有了浅显的了解。中医号称岐黄之术,是中国的传统医学,
史研究人体生理、病理以及疾病的诊断和防治的一门学科。他以整体观、相似
观为主导思想,以辩证记治为治疗依据。中医的基础记是阴阳五行学说。传统
医学以整体观和辩证论值治观念,也以阴阳五行说、气血津液、藏象、经络、
病因、发病及病机治则养生等为中医基础理论遵行自己的阴阳学说,五行学说,
五行的交会作用。
神农氏尝遍百草而始有医药的传说故事,流传久远:“神农…….尝百草之滋
味,水泉之甘苦,令民知所避就,当此之时,一日而遇七十毒”。从而对炎帝神
农氏在药物的原始发现所做的贡献予以肯定。三国时的华佗,曾以外科成就名
彪青史,他发明的麻沸散,是世界医学史上最早的全身麻醉药。东汉时的张仲
景在其《伤寒杂病论》中,曾用蜜煎导法治大便秘结,应用了人工呼吸法抢救
自缢之人 , 还记载了胆道蛔虫症及其治疗。这在世界医学史上也是相当先进的。
中华民族是一个文明最早的民族,在遥远的古代,我们的祖先就创造了辉
煌灿烂的文化。与我国悠久的历史相应,中医学也经历了漫长的发展过程。从
纯粹医药经验的积累,经过理论总结形成体系,再经过不断丰富和完善,不同
历史阶段便表现出了不同的发展内容和特点。
学术体系形成时期
从远古到春秋,据历史记载,是中医学的经验积累由低到高,由个别到一
般的时期。这时的医药学没有形成体系,不论经验还是理论认识,都比较个别、
具体和零散。在这种经验积累的基础上从战国到汉代,中医学经过对医药经验
的总结提升,形成了中医掌的学术体系,其标志就是著成《黄帝内经》《黄帝八
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伤寒杂病论》这四部经典著作。四大经典所载的
内容,明确标志了中医学的理、法、方、药学术体系已经建立起来。举凡中医
学的基本理论、诊断方法、辨证原则、治疗法则、药物理论、配方理论、预防
思想等,在四大经典中都有了明确具体的论述。尤其《伤寒杂病论》已将中
医学的理、法、 方、药运用到临证实践,对辨证论治给出了完整的示范。四
大经典在建立中医学体系的同时,也建立了中医学的学术范式,在以后的历史
过 程中,中医学一直依这一学术范式不断发展演化。
实用经验发展时期晋唐时期,是中医学在已建立的学术范式支配下,大力发展实用经验的时
期。这一时期的特点是实用的临证医药著作激增,以萎萃实用方药为主要内容。
各医药著作论理内容较少,直接陈述病、证、方、药的为多。尤其鲜明的是,
此时期不仅综合性临证方书增多,而且临证专科著作纷纷出现。即便在诊断、
病源证候、药物炮制等方面也都出现了专门著作。临证方面,凡儿科、妇产科、
外科、骨伤科都有专书,而五官科在综合方书里设有专篇。在唐代太医署,医学教育的专业设置上已有体疗、少小、疮肿、耳目口齿、针灸、按摩、角法等
分科。虽然中医学在周代就有分科,但是晋唐时期的医学分科不论在内容还是
形式方面,都要丰富完善得多。晋唐时期医药学发展的特点,表现了中医学重
视临证实用的倾向,这一倾向也是中医学贯彻始终的思想轨迹。
理论总结与探索时期
晋唐数百年的经验积累和方药荟萃,客观上需要给以总结,以便把握规律。经
验总要上升到理论,否则,经验之间的联系就得不到认识和揭示。这是一切认
识的发展规律,中医学也不例外。
传统延续与创新时期
从汉代中医学术体系建立以来,中医学一直是以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演进
的。这一传统的学术范式发展到明清时,确切地说到温病学说出现时,已达到
了鼎盛。
医药学的革新趋势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第一,药物学透露出近代自然科学的倾向。有三部药学著作可以标志这一
倾向,首先是明代李时珍的《本草纲目》,其次是清代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
和吴其濬的《植物名实图考》。
第二,传染病学出现了近代科学的思想。
第三,解剖生理学表现了新的医学方向。
中西医交汇撞击时期
西方医学是不同于中医学的另一种文化模式,不论从观念系统,还是从理
论系统乃至技术操作系统,二者都有重大差别,以至于至今仍无法通约。
西方医学早在明代就已传入中国,但是当时没有构成对中医学的冲击,因此也
未能引起国人的重视。鸦片战争之后,西方医学大规模进入中国,并以开办医
院、学校,出版书刊等形式迅速传播开来,这时才出现了中西医的冲突,中西
医的关系才被现实地提了出来。西方医学,就其本性而言,它是普遍的和国际
性的,可以为全人类服务。然而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 作文复习课写好脉络句.doc
- 作文移花接木.doc
- 做一个幸福的人-议论文导写.doc
- 做垂直误差线.docx
- 卓越物业管理系统分析介绍.docx
- 字形专项练习.doc
- 最全初中物理所有章节公式.doc
- 最全小学语文词语复习大全3.docx
- 最具误导性的8大管理思想,你中了几个.docx
- 最新二〇一六年初中学生学业考试语文模拟试题-.doc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专用设备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佐敦涂料(张家港)有限公司招聘笔试题库2025.pdf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充电器市场未来发展趋势与投资价值剖析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充电机行业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趋势与投资研究报告.docx
- 2025至2031年中国牛津纺产品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电工特种作业操作证《低电压电工作业题必看题库知识点》模拟练习卷_2.doc
- 2025至2031年中国瓜蒌子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市场深度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5-2030中国蓄电池市场调研及发展策略研究报告.docx
- 2023年国际贸易理论与实务综合练习答案.pdf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