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LGL002计量管理发展简史.ppt

  1. 1、本文档共3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JLGL002计量管理发展简史

第二章 计量管理发展简史 第一节 世界计量的发展阶段 一、古典阶段 二、经典阶段 三、现代阶段 一、古典阶段 1、社会背景:农牧业和手工业时代 2、特点:古典阶段是以权力和经验为主的初级阶段,没有或者没有充分的科学依据。作为最高依据的计量基准,多用人体的某一部分、动物的丝毛或某种能力、植物果实、乐器以及物品等。 案例: a) 我国古代的“布手知尺”、“掬手为升”等; b)英国的“码”,是英王亨利一世将其手臂向前平伸,从其鼻尖到指尖的距离;英尺是查理曼大帝的脚长;英亩是二牛同扼,一日翻耕土地之面积,等等。 二、经典阶段 1、社会背景:资产阶级革命和工业革命。 2、标志:1875年“米制公约”的签定,可认为是经典阶段的开始; 3、特点:计量基准已开始摆脱利用人体、自然物体等的原始状态,进入了以科学为基础的发展阶段。但受到科技水平的限制,这个时期的计量基准都是在经典理论指导下的宏观器具或现象。 典型案例: 米制公约的确立。 1775年,法国创立了一种新的计量单位制,它以地球子午线长度的四千万分之一作为长度单位,定名为“米突”;以1立方分米的纯水在4℃时的重量(质量)作为重量(质量)单位,定名为“千克”;以米的十分之一长度的立方作为容量的单位,定名为“立特”。这种制度是十进位制,完全以“米”为基础,因此得名为“米制” 1799年,法国政府根据科学家实地测定敦刻尔克到巴塞罗那之间的地球子午线的弧长和给定体积纯水的重量结果,制成了铂基准米尺和铂基准千克,我们称之为“档案米”和“档案千克”,保存在法国巴黎档案局。 米制公约 1875年法国政府召开了“米制外交会议”,有20个国家派了政府代表和科学家出席。5月20日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1889年,国际计量局完成了“米”和“千克”原器的制造,同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从所制的米尺和砝码中,选出了作为统一国际长度和质量单位量值的米尺和砝码,称为“国际原器”,由国际计量局保存。大会还批准将其余的米尺和砝码发给米制公约签字国,作为各国的最高计量基准。各国的基准器具定期与国际计量局的国际原器比对,以保证其量值一致。 米制公约 1875年法国政府召开了“米制外交会议”,有20个国家派了政府代表和科学家出席。5月20日正式签署了“米制公约”,公认米制为国际通用的计量单位制。 1889年,国际计量局完成了“米”和“千克”原器的制造,同年在巴黎召开了第一届国际计量大会,从所制的米尺和砝码中,选出了作为统一国际长度和质量单位量值的米尺和砝码,称为“国际原器”,由国际计量局保存。大会还批准将其余的米尺和砝码发给米制公约签字国,作为各国的最高计量基准。各国的基准器具定期与国际计量局的国际原器比对,以保证其量值一致。 米制公约 米制单位的扩充。根据两通电导线之间产生的作用力而定义的电流单位安培;根据地球围绕太阳的转动周期而确定的时间单位秒。它们形成了一种基于所谓自然不变的米制,并成为国际单位制的基础 。 米制单位的改进。 1892年,美籍德裔科学家阿尔伯特·迈克尔逊第一次用镉红外波长以干涉法测量了国际米原器,它的精度比法国的档案米原器的精度提高了一百倍,干涉仪的使用使长度计量得到了一大突破,大大促进了计量科学的发展,从而结束了国际间使用了70多年的长度实物基准。 米制单位制的延伸。随着科学技术和工业的发展,人们在各个领域又先后制定了一些以米制为基础的单位制,例如:物理学中厘米克秒制;工程技术的米千克秒制和米千克力秒制;电磁学中静电制,高斯制等。 米制公约 三、现代阶段 1、社会背景:二次世界大战后,全球经济快速发展,技术变化日新月异。 2、标志:由经典理论为基础转为量子理论为基础,由宏观实物基准转为微观量子基准; 3、特点:参量之间的互相渗透,检测方法与设备的光、机、电结合。 4、典型案例 国际单位制的形成。 1948年,第九届国际计量大会责成国际计量委员会制定一种所有“米制公约”签署国都能接受的实用计量单位制。将来安培列入。 1954年,第十届国际计量大会根据决定采用米(m)、千克(kg),秒(s),安培(A),开尔文(K)和坎德拉(cd)六个单位为建立新单位制的基本单位。 1956年,国际计量委员会把上述六个基本单位作为基础的单位制称为“国际单位制”。1960年第十一届国际计量大会正式定名为“国际单位制” ,符号为“SI”。 国际单位制SI形成 1971年,第十四届国际计量大会将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mol)增列为国际单位制的第七个基本单位。 随后的几次计量大会陆续给21个导出单位予专门名称,将十进倍数词头表示的因素从10-18~1018扩展到10-24~1024 1978年国际标准化组织

文档评论(0)

shuwkb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