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家庭法应对5—张伟
中国老龄化问题的家庭法应对
——以老年人精神赡养为视角
张 伟*
摘 要:在物质赡养基本满足的今天,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忽视引发了许多问题,新修订的《老年人权益保障法 》第18条规定:“与老年人分开居住的家庭成员,应当经常看望或者问候老年人”。但该法实施以来效果不理想,作为专门调整家事关系的基本法——《婚姻法》该如何应对,值得各方关注和思考。笔者在对中国老年人精神赡养现状及问题原因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完善《婚姻法》精神赡养制度等具体应对之策,认为应具体规定精神赡养内容并明确界定精神赡养概念;扩大精神赡养义务主体的范围 ,对精神赡养义务进行量化;增设老年人探望权,明确赡养人未尽精神赡养义务的法律责任;确立精神赡养的可诉性;同时还要推进家庭赡养制度化和推广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建立和发展社会养老保障体系,完善社会养老服务体系和社会保障制度及国家要积极承担对公民基本养老的义务等。
关键词:老年人;老龄化;精神赡养;家庭法
一、问题的提出
江西省分宜县一名老太投了20元乘坐公交车,坐了三四个来回没下车儿子、儿媳平时工作忙,只身一人在家感觉孤单,于是坐人流量大的公交车打发时间、排解寂寞[]重庆一位70多岁的赵大爷,因早年与妻子离婚,而两个孩子又在外地打工,寂寞难耐的他,竟然一年内拨打了1483次110电话,只为找人陪他聊聊天,就想找民警说说话、解解闷。目前,当地派出所、社区、社会团体已安排专人定期去看望他,陪他聊天解闷。[]武汉的路先生发现妈妈总和IPAD里的汤姆猫说话,路先生颇不理解,一个“鹦鹉学舌”的汤姆猫多没意思,没想到妈妈说:“平时都是一个人在家,游戏不会,上网不会,无聊时就玩这个,起码我开口说话还有个回音。”[]家住东风新村九区的吴大爷,儿女都在外地工作,他自己一个人生活,每天形单影只,总感觉心里空落落的,便沉浸在打麻将的乐趣中。作为老年人生状态的缩影,看似不合常规,实质上却是老满足心理需求的一种尝试。如何帮助这些“空巢又空心”的老人,如何从法律保障上做到“老有所为”和“老有所乐”,成为一个紧迫的现实问题。据民政部17日发的《2013年社会服务发展统计公报》显示截至2013年底,我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20243万人,占总人口的14.9%。其中,65岁及以上人口13161万人,占总人口的9.7%[] 单位:万人、%
指标 2006年 2007年 2008年 2009年 2010年 2011年 2012年 2013年 60岁
以上人口 14901 15340 15989 16714 17765 18499 19390 20243 比重 11.3 11.6 12 12.5 13.3 13.7 14.3 14.9 在2006年中国老龄委发布的《中国人口老龄化发展趋势预测研究报告》中可以了解到,自2001年起,中国已正式进入到快速老龄化阶段;未来20年,老龄人口的年均增长速度将超过3%;到2050年,中国的老龄人口总量将超过4亿人,老龄化水平将超过30%以上。与之相对应的是中国社会在急剧的城市化、工业化运动中,大量农村青壮人口涌入城市,造成农村家庭空壳化、碎片化和老龄化现象严重。而由于就业难度、工作流动性增加、贫富悬殊等方面的原因,相当部分城市老人的生活状况也不容乐观,出现很多“空巢老人。在这样的社会大背景下,对“常回家看看”在道德上的引导性需求越发紧迫,由此引发的社会问题也日趋严重。
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2010年中国城乡老年人口状况追踪调查基本数据》[],其中对“老年人心理和精神慰藉需求”部分的调查显示:
1、对“老”的认同
不认为自己“已经老了” 城镇地区 24.3% 农村地区 31.0% 合 计 19.0% 2、孤独感与担忧
城镇地区(非常担心的) 农村地区(非常担心的) 常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 16.5% 28.6% 担心自己没有生活费来源的 27.5%(12.2%) 51.1%(22.0%) 担心自己没有钱治病的 42.4%(18.6%) 59.1%(27.7%) 担心自己需要时无人照料的 31.6%(12.2%) 46.0%(19.6%) 担心社会不安定的 42.7%(18.2%) 38.2%(16.1%) 担心子女不孝的 17.5%(7.5%) 32.2%(14.6%) 担心养老金不够的 35.4%(15.0%) 53.3%(22.4%) 担心子女失业的 52.2%(24.0%) 50.8%(22.0%) 担心交通安全的 49.0%(19.1%) 49.1%(20.9%) 3、幸福感与生活满意度[]
较幸福的 差不多的 较不幸福的 城镇地区 58.9% 37.5% 3.7% 农村地区 35.4% 55.7% 8.9%
非常满意 满意 一般 不满意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