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课程作业.docx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旅游地理课程作业

旅游地理课程作业转经筒的回响——浅谈西藏藏传佛教寺院建筑摘要:藏传佛教是我国佛教领域中一个重要的流派。它形成于西藏, 有着自身独特的宗教内涵和建筑特色, 是我国文化宝库中的一颗明珠。作为藏传佛教的主要传播基地, 寺院建筑也应运而生, 且具有典型的印、汉、藏元素。藏传佛教寺院大都按一定规制修建, 以满足各种宗教仪轨的要求, 从建筑群的选址到整体布局, 都渗透着藏民族传统的审美理想, 贯穿着佛陀世界的精神追求。寺院建筑也是人们到西藏旅游的主要人文景观之一。通过了解西藏的寺院建筑,可以更好的帮我们解读藏文化的内涵。一、背景:藏传佛教简介藏传佛教,或称藏语系佛教,又称为喇嘛教,是指传入西藏的佛教分支。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南传佛教并称佛教三大体系。藏传佛教是以大乘佛教为主,其下又可分成密教与显教传承。公元7世纪佛教密宗传入西藏。也称为喇嘛教。自称“佛教”或“内道”。佛教之所以为佛教,在于其三藏经典与戒律,以及法脉的传承。藏传佛教所依据者是真实的三藏经典,而未经过其他宗教修改;藏传佛教的戒律体系是真实的佛教体系,比丘、比丘尼、居士瑜伽士等戒律一应俱全;在法脉上,从释迦牟尼佛一直延续到今天,由清净证悟的大德传承代代相传至今。藏传佛教可以说是完整地保存了整个佛教的形式与精髓,相反地,汉地佛教则依据本地风俗而舍弃了一些内容,例如汉地没有班智达这些概念,没有辩经等,这些都是佛教本身就具有的东西。二、藏传佛教建筑布局的变化1、早期曼陀罗布局模式的西藏寺院前弘期及后弘期初期,西藏寺院主要采用曼陀罗平面布局模式。比较典型的寺院有建于前弘期的拉萨大昭寺、乃东昌珠寺、扎囊桑耶寺,建于后弘期初期的阿里托林寺、琼结建叶寺、仲巴扎东寺、普兰科嘉寺等。扎囊桑耶寺的平面结构与佛教密宗的“坛城”(即曼陀罗)非常相似,可谓是曼陀罗的立体造型。曼陀罗象征意义在桑耶寺布局中表现得非常突出。居全寺中心的乌孜大殿象征着宇宙中心之须弥山,其四方各建一殿,象征四大部洲,四方各殿的附近,又各有两座小殿,象征八小洲。主殿两侧建有两座小殿,象征日、月,主殿四周建红、黑、绿、白四塔,意在镇服一切凶神恶刹,防止天灾人祸的发生。所有建筑由一道椭圆形围墙包括,象征铁围山,寺门朝东。前弘期西藏寺院的布局是按照东西朝向来布置。除了拉萨大昭寺和乃东昌珠寺寺门朝西以外,其他寺院大门均朝向东方。藏传佛教寺院绝大多数都有转经廊,寺院外面围绕寺院都有一圈转经道,供信徒按照顺时方向朝拜,这种仪式源自古印度雅利安人的自然崇拜。藏传佛教中,除了围绕寺院转经以外,还有转山、转湖等,认为山水皆有神灵。“雅利安村镇的四门中,东门奉献给梵天——由东升的太阳所代表的创世主”,早期西藏佛教寺院寺门朝东与朝拜早晨东方升起的太阳有关。2、 后弘期自由式布局的藏传佛教寺院后弘期以来,藏传佛教在青藏高原广泛传播,藏族地区各地都兴建了大量藏传佛教寺院,其寺院布局逐渐走向成熟,形成了独特的自由式布局。较早采用自由式布局的藏传佛教寺院有拉萨林周热振寺、日喀则萨迦北寺、墨竹工卡止贡提寺、堆龙德庆楚卜寺等。热振寺建于1056年,位于深山柏林之中,环境非常优美。寺院坐北朝南,主体建筑有措钦大殿和热振拉章等。措钦大殿与热振拉章并列位于寺院的南面,僧舍分布于寺院的东、西、北三面呈半月型布局。萨迦北寺始建于1073年,属于藏传佛教寺院中较早运用山势而兴建的寺院。整个寺院经过长期建造,规模宏大,可惜在文革中遭到破坏,现仅存遗址。寺院为南北朝向布局,规模较大,顺着山脚展开布局。“在阴木羊年(乙未,公元1295年)修建了萨迦大殿外面的大围墙,并修建了本波日山上的围墙”北寺建寺之初并无围墙,在1295年,教派纷争的时候出于防御的目的才加建了围墙。寺院顺应山势展开布局的做法与后期格鲁派寺院布局特征非常相似。止贡提寺建于1179年,止贡万户在十三万户中位居前藏之首。寺院坐北朝南,由于地处陡峭山腰,寺院建筑只能一字排开。止贡提寺的灵塔殿、印经院、经堂、大殿依次排列,僧舍分散布置在山腰,高低不一。三、寺院建筑的装饰特点1、建筑造型藏传佛教寺院建筑形成定制是在元明以后,一般是由经堂、佛殿、噶厦、扎仓与康村几个部分组成。经堂用于诵经,佛店用于供佛,噶厦则是喇嘛教作为政教合一的宗教办公机构,扎仓为附设的佛教学院,康村为喇嘛的居舍。以藏族雕楼建筑为基础的藏传佛教寺院的主要建筑,总的造型为横长方体,土石的外墙均有收分,尤以石墙收分较大,外观上取得了稳定向上的效果。由于建筑材料及运输条件的制约,藏族建筑的柱网开间、进深及层高都不大,而且大体相等。一幢建筑无论是高耸的佛殿或宏大的聚会殿,其形体均为相同形状的立方体组成;一般为三、四层以上,以层数较多的札什伦布寺强巴佛殿或拉卜椤寺寿禧寺为例,其总高不及或接近面阔,所以立面的比例横宽于高。  另一方面,寺院重要建筑的顶檐部都使用边玛檐

文档评论(0)

haihang2017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