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闲置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飞向太空的航程》优质课件.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飞向太空的航程 1.掌握课文中的基础知识,了解有关中国航天的大事;提高阅读和写作新闻报道的能力。 2.结合相关的电视报道和图片资料,了解“神舟”五号飞船的有关知识,了解中国航天人工作状况;理解文中所表达的感情。 3.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关注时事的习惯。 1.读准字音 运载(zài)   橘(jú)红   角(jiǎo)落 翌(yì)年 开辟(pì) 乐曲(qǔ) 酝酿(niànɡ) 横亘(ɡèn) 着(zhuó)陆 2.解释词语 一鼓作气: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勇气。作,振作。后泛指做事要趁鼓起劲头的时候一口气干完。 酝酿:造酒的发酵过程,比喻做准备工作。 苛刻:(条件、要求等)过于严厉,刻薄。 尘封:放置已久,覆满灰尘。 辉映:照耀;映射。 翌年:明年。 不同凡响:形容事物不平凡,很出色。凡响,平凡的音乐。 拔地而起:形容山峰、建筑物等从地面上陡然耸起。 惊天动地:形容声音巨大;也形容声势浩大或影响巨大。 3.走近作者 几位作者均为新华社记者。 4.了解背景 2003年10月15日上午9时整,一艘中国的载人飞船,从酒泉卫星发射中心顺利升空,经过21个小时、60万公里的绕行任务后,成功返回地球,降落在内蒙古大草原上。这个行动的圆满结束,向世人宣告了一个事实:继雄霸太空40年的美国、前苏联之后,中国已经成为第三个太空科技国家。 本文标题有两层含义: 其一,标题可认为实指“神舟”五号飞船发射的过程。 其二,中国的航天梦经过了几代人不懈的努力终于取得了成功,标题也喻指这一探索过程。 1.吃透文本 第一部分(1~3自然段)是导语部分,点明这则新闻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 第二部分共分六层 1(-“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介绍中国航天事业开始的背景。 2(—“宣告中国进入了航天时代”)写中国制造卫星的历程。 3(—“一张张构思草图中”)写中国航天计划的早期准备。 4(—“向太空进军的新征程”)写航天计划开始实施的时代原因。 5(—“中国人‘摘星揽月’”已为期不远了) 写中国航天战胜技术难题的曲折过程。 6(—“把自己的航天员送上了太空的能力”) 写中国航天事业进入了快速发展的时期。 第二部分是新闻的主体部分,是对中国航天史的回顾。作者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 第三部分(最后四段),是新闻的结尾部分,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导语部分 本文的导语部分是1、2、3段,点明这则新闻想要传达的最主要、最有价值的新闻事实,即2003年10月15日“神舟”五号飞船发射,并且指明“这是人类航天史上一次不同凡响的发射,它标志着中国从此成为世界上第三个有能力依靠自己的力量将航天员送入太空的国家”。这一方面指明了这一事件的意义,同时点明这则新闻的新闻价值所在。 主体部分 新闻的主体,作者叉开一笔,用一个过渡段过渡到对中国航天研究史的回顾中。这一部分所占篇幅最长,引用的都是一些背景材料,这就使得本文和同题材的其他新闻报道有了很大的不同。大多数新闻都是很详细地描述火箭发射的经过等一些事情上,即使有一些背景材料,也只是寥寥几笔。本文作者立意的角度更高,他们认识到“神舟”五号发射的成功是中国航天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读者急需了解这一事件背后的故事。所以他们把目光投向了历史的深处,按照时间顺序,叙述了中国的飞天梦以及我们实现飞天梦的艰辛过程。也正是因为把事件放在了历史的长河中去考察,也使得事件本身更加凝重。 回顾重大意义的事件 一、是1958年毛泽东发出“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的指示。 二、是1960年中国第一枚火箭的成功发射。 三、是1970年中国成功地将自己的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送上了太空。 四、是1992年中共中央作出实施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的战略决策。 五、是“长征”系列火箭发射久经考验。 六、1999-2001年“神舟”一到四号飞船的成功发射。 结尾部分 作者又用了一个过渡段把笔拉回到了现实事件中,这样从头至尾形成一种首尾圆合型的结构。 2.疑难探究 (1)理解“2003年10月15日清晨,朝阳辉映着酒泉卫星发射中心载人航天发射场耸入云天的发射架”这句话的含义。 (2)文章是如何描写火箭升空的?试体会用词的妙处。 (4)“在航天时代到来之际,中国,不能再一次落伍”,这句话有什么含义? (6)“1986年的春天,可能来得比哪年都早”寓含什么深义? 2.下列

文档评论(0)

传世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