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优质教育基金.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全球化的赢家和输家-优质教育基金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選擇議題,補其他單元不足 先文化、經濟,最後政治議題 先中國、本土,後美國、全球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掌握概念,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以小見大,了解全球化的核心理念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同學要面對大量新概念,如全球化、地球村、資訊快速流動、時間和空間壓縮、經濟全球化、文化全球化、政治全球化、文化、單一化、文化霸權、同質化、文化帝國主義、普世價值、文化侵入、文化邊緣化、麥當勞化、大眾文化、文化相對論、文化多元主義、文化混合、在地化、隨俗化、原教旨主義、文化衝突、跨國企業、全球生產鏈、供應鏈管理、新自由主義、多邊貿易、關稅、傾銷、補貼、保護主義、民族國家、民族主義、國家主權、全球管治、公民社會、世界公民、歷史終結論、文明衝突論、環境外交、地緣政治…… 如何做? 教學安排: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讓學生了解最基本概念: 東方vs西方 多元vs單一 本土vs全球 以小見大,掌握核心理念 政治:國家主權vs普世人權\以強凌弱vs合作共融 經濟:剝削搾取vs發展機遇\加強差距vs兩極分化 文化:文化侵略vs文化交流\西方化vs全球化\ 本土化vs全球化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政治 正面:國際組織進行跨境合作,聯手解決全球議題,如控制污染…… 反面:強國操縱國際組織,訂定有利自己的政策和法規,干預別國內政,侵犯主權……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經濟 正面:富國投資落後地區,設廠生產,創造就業機會,弱國得以發展…… 反面:富國投資弱國,藉機剝弱,形成血汗工廠,加劇貧富兩極,破壞當地生態…… 正反論證,了解全球化的核心問題 文化 正面:音樂、衣著、飲食習慣等文化體系在交流,生活水平提昇,加強各國溝通,促成世界大同的地球村 反面:全球品味去向劃一,世界各國被「西方化」,本土文化消失,是強國對弱國的文化侵略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1.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競爭 ~iph0ne ~可樂 2.在政治、經濟及文化上的保護 ~立法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香港道教聯合會圓玄學院第二中學 學校主要收取BAND2或以上學生,能力中等或以上 學生多來自鄰近公共屋邨 學校自編教材,沒有用教科書 由一個老師教六個單元及負責一班IES 老師來自文商科為主 (中文、英文、中史、世史、經濟) 科主任任教通識十年,曾借調教育局,現負責教育局專業發展學校(通識教育)工作 其他同工沒有任教通識科經驗 校本課程 原訂三年規劃 中四 今日香港 公共衛生 中五 能源科技 現代中國 全球化 IES 中六 個人成長 校本課程 第一屆的三年規劃 註:一堂有55分鐘 中四(三堂) 生活素質 身份認同 法治 公共衛生 中五(四堂) 能源科技 現代中國 IES 中六(五堂) 個人成長 社會參與 全球化 校本課程 六個單元,以議題為本,暗藏跨單元成份 全球化正是跨單元的題材 跨單元的需要 **教學的需要 ~不少議題涵蓋不同單元,例如現代中國問題涉及單元二、三、四、五及六。 ~六個單元的所需教授課時不一,通過跨單元議題拉均教授課時 **考試的需要 ~公開試題目屬於跨議題目 課程規劃 一、全球化的概略 全球化的定義/特點 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全球化的得失 二、全球化的教學議題 全球化的 政治、經濟及文化議題 三、中國、香港的挑戰與機遇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與機遇 課程規劃 教學重點 教節 全球化的定義/特點 2 全球化的背景/成因 2 全球化的得失 2 全球化的教學議題(政治、經濟及文化) 12-16 中國、香港如何面對全球化的挑戰 4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教學安排:全球化定義/特點 「全球化」的概念源自西方。在英文裏,“global”一字已有超過四百年歷史,但“globalization”、“globalize”、“globalizing”等字最早還是在1960年才開始成為一般用語(Waters, 2001, p. 2)。在美國國會圖書館裏,1987年以前沒有一本書討論全球化,要到20世紀90年代初才出現。1994年2月,亦只有34本出版物的題目包括「全球化」,而到了2000年2月已增加至284本(Waters, 2001, p. 2);不少直接以“globalization”為題的書,亦都是近幾年才出版的。1 「全球化」概念晚近的一個前身概念,可以說是「地球村」(global village)概念。Global village的概念是20世紀60年代因McLuhan有鑑於資訊科技的未來發展而特別鑄造的(Carpenter McLuhan, 1970, p. xi)。「地球村」帶出了地球是一個細小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