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2-3城市化课稿.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合 理 城 市 化 平整土地 修建水利 设施 绿化环境 ①降低人类活动对环 境的压力,改善环境 ②利于提高人们生活 水平和促进社会发展 1.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有利影响 城 市 环 境 特 点 钢筋、水泥 城市工 业废渣 城市道路 系统、生 产生活设施 城市废气 建筑密集 生物栖息地 土地和空间 降水、径流 蒸发、渗漏 太阳辐射和 气温、降水 日照、风 向、风速 生物多样 性减少 土地质量 水质、水 量、地下水 运动变化 城市 “热岛” “雨岛”和 “雾岛” 城市风等 地 理 环 境 的 变 化 改变 影响 再分配 占用 改变 导致 降低 导致 形成 形成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自然环境 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 评价 地形 对原来的地形地貌进行改造,趋向平坦 容易造成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 气候 强烈改变了下垫面的原有性质,使城市产生热岛效应,不同程度地影响着周围局部地区的气候 形成城市风,将城市大气污染带到郊区,也可把郊区工厂的废气带到城区 水文 城市建设过程破坏了原有的河网系统,有的河流被填埋后作为道路或其它建设用地,有的河流被分割成断头河或死水河,以致城市地区水系十分紊乱 容易使城市在暴雨时排水不畅,造成地面积水。残留河道也容易因富营养化而变黑发臭 生态 城市的生产、生活污染,尤其是工业“三废”,干扰和破坏了所在地区的生态环境 使城市生态系统成为一个脆弱的系统。城市是人类对自然环境影响和改造最大的地方 2.城市化对自然地理环境的消极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资源短缺 耕地面积 减少 城市数量增加,规模扩大,占用大量耕地 城市、工交建设节约用地,尽量少占耕地 水资源短缺 产业和人口的大量集中,用水量增大 节约用水,提高利用率,治理水污染 生态破坏 过量开采地下水,导致地面沉降、海水入侵、水质恶化 减少地下水开采;雨季回灌 3.城市环境问题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影响 成因 措施 环境污染 大气污染 城市居民燃烧化石燃料所排出的烟尘;工矿企业排放的烟气;各类交通工具排放的尾气 合理布局大气污染较重的企业;实行集体供暖;建立绿化隔离带 水污染 工业废水、生活污水、城市地面径流 建立污水处理厂,实行污水达标排放 固体垃圾 污染 建设规模扩大、工业生产发展、居民消费水平提高 实行分类回收、利用,采用填埋、燃烧、堆肥等处理方法 噪声污染 交通运输、工业生产、建筑施工和社会活动 噪声大的工厂远离城市布局,建立绿化隔离带 影响 成因 措施 社会问题 交通拥挤、 居住条件差 城市人口急剧膨胀,汽车数量不断增加 控制城市人口增长;合理布局城市道路;公交优先;加快住房建设 就业困难、社会秩序混乱 乡村人口无序迁入,城市人口急剧增长 加快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 三.城市化对地理环境的影响 4.保护和改善城市环境的主要措施 (1)建立卫星城,开发新区: 控制城市中心区的规模; 建立与城市经济相适应的城市发展机制; 向郊区分散人口和工业,建设卫星城。 (2)进行合理规划,改善城市交通和居住条件: 对城市进行功能分区,妥善安排各种用地的相对位置; 对工业企业合理布局,分散污染源; 改善交通和住房条件。 大力加强绿化建设,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 城市与城市化知识框图 经 济 因 素 社 会 因 素 历 史 因 素 政 治 因 素 影响因素 内部结构 服务功能 城市等级不同 服务功能范围 不同 住宅区 工业区 商业区 城市 土地利用 功能区 人口城 市化 地域城 市化 概念 城市化 世界城市 化的进程 对地理环 境的影响 城市化 问题 应对 措施 拉 力 推 力 城市化 动力 地区差异 发 达 国 家 发 展 中 国 家 【知识结构】 美国东北部大城市带(亦称为波士华城市带)是世界上形成最早、以育最为成熟的大城市带。下图为“1970—2008年波士华城市带五个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增长率变化和城市带人口增长曲线示意图”。完成9-10题(12年浙江卷) 9.关于波士华城市带城市化进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 Ⅰ阶段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减少,出现逆城市化 B. Ⅲ阶段与Ⅱ阶段相比,波士顿的中心城区人口增多 C. Ⅳ阶段后,各中心城区人口负增长状况得到有效抑制 D. Ⅳ到Ⅴ阶段,巴尔的摩市的人口逐渐向中心城区集聚 10.影响Ⅳ—Ⅴ阶段波士华城市带各大城市中心城区人口变化的主导因素是 A. 交通状况 B. 产业结构 C. 人口政策 D. 自然环境 A B (2012·广东文综?T9?4分)下图是某城市高铁站影响范围(半径2.5 km)内,以车站为中心的

文档评论(0)

希望之星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我是一名原创力文库的爱好者!从事自由职业!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