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五、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四)急救与治疗 1.催吐、导泻、静脉输液。 2.解毒治疗 首先吸入亚硝酸异戊酯0.2ml,每隔1~2分钟一次,每次15~30秒,数次后,改为缓慢静脉注射亚硝酸钠溶液,然后静脉注射新配制的50%硫代硫酸钠溶液25~50ml。症状仍未改善者,重复静注硫代硫酸钠溶液,直到病情好转。 3.对症治疗 根据病人情况给予吸氧,呼吸兴奋剂、强心剂及升压药等。对重症患者可静脉滴注细胞色素C。 五、含氰苷类食物中毒 (五)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向广大居民,尤其是儿童进行宣传教育,勿食苦杏仁等果仁,包括干炒果仁。 2.采取去毒措施,加水煮沸可使氢氰酸挥发,可将苦杏仁等制成杏仁茶、杏仁豆腐。木薯所含氰苷90%存在于皮内,因此食用时通过去皮、蒸煮等方法可使氢氰酸挥发。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一)有毒成分的来源 粗制生棉籽油中主要含有棉酚、棉酚紫和棉酚绿三种有毒物质,其中以游离棉酚含量最高,可高达24%~40%; 未经精炼的粗制棉籽油中棉酚类物质未被彻底清除,可引起中毒。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二)中毒机制及中毒症状 中毒机制: 游离棉酚是一种毒苷,为血液毒和细胞原浆毒,可损害人体肝、肾、心等实质器官及血管、神经系统等,并损害生殖系统。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二)中毒机制及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 急性棉酚中毒:患者恶心呕吐、腹胀腹痛、便秘、头晕、四肢麻木、周身乏力、嗜睡、烦躁、畏光、心动过缓、血压下降,进一步可发展为肺水肿、黄疸、肝昏迷、肾功能损害,最后可因呼吸循环衰竭而死亡。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二)中毒机制及中毒症状 中毒症状: 慢性棉酚中毒,主要有三个方面表现: 1.“烧热病” 患者出现疲劳乏力、皮肤潮红、烧灼难忍、口干、无汗或少汗、皮肤瘙痒如针刺、四肢麻木、呼吸急促、胸闷等症状。 2.生殖功能障碍 女性闭经不孕,男性睾丸曲细 精管萎缩,精子数量减少甚至无精。 3.低血钾 以肢体无力、麻木、口渴、心悸、肢体软瘫为主。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棉酚中毒有明显的地区性,主要见于产棉区食用粗制棉籽油的人群。 本病在夏季多发,日晒及疲劳常为发病诱因。 由于多年来大力普及宣传棉籽油的危害和推广棉籽油精制技术,发病者已大大减少。 由于棉籽饼粕进入动物饲料中,以及家畜冬春季在棉茬地里放牧等原因,家畜的棉酚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四)急救与治疗 目前尚无特效解毒剂治疗棉酚中毒,一般给予对症治疗,并采取以下急救措施。 1.立即刺激咽后壁诱导催吐。 2.口服大量糖水或淡盐水稀释毒素,并服用大量维生素C和B族维生素。 3.对症处理 有昏迷、抽搐的患者,应有专人护理并清除口腔内毒物,保持呼吸道畅通。 六、粗制棉籽油棉酚中毒 (五)预防措施 1.加强宣传教育,勿食粗制生棉籽油。 2.采用榨油前将棉籽粉碎,经蒸炒加热后再榨油的方法,榨出的油再经过加碱精炼,则可使棉酚逐渐分解破坏。 3.加强对棉籽油中棉酚含量的监测、监督与管理,我国规定棉籽油中棉酚含量不得超过0.02%。 4.开发研制低酚的棉花新品种。 第四节 有毒动、植物中毒 一、河豚中毒 (一)有毒成分的来源 引起中毒的河豚毒素(spheroidine)是一种非蛋白质神经毒素,可分为河豚素、河豚酸、河豚卵巢毒素及河豚肝脏毒素。 其中河豚卵巢毒素毒性最强,其毒性比氰化钠强1000倍,0.5mg可致人死亡。 河豚毒素为无色针状结晶、微溶于水,易溶于稀醋酸,对热稳定,煮沸、盐腌、日晒均不能将其破坏。 一、河豚中毒 (一)有毒成分的来源 河豚毒素存在于除了鱼肉之外的所有组织中,其中以卵巢毒性最强,肝脏次之。 通常情况下,河豚鱼的肌肉大多不含毒素或仅含少量毒素,但产于南海的河豚鱼不同于其他海区,肌肉中也含有毒素。 不同品种的河豚鱼所含有的毒素量相差很大,人工养殖的河豚鱼不含有河豚毒素。 一、河豚中毒 (二)中毒机制及中毒症状 河豚毒素可直接作用于胃肠道,引起局部刺激作用; 河豚毒素还选择性地阻断细胞膜对Na+的通透性,使神经传导阻断,呈麻痹状态。 一、河豚中毒 (二)中毒机制及中毒症状 潜伏期一般在10分钟至3小时。 起初感觉手指、口唇和舌有刺痛,然后出现恶心、呕吐、腹泻等胃肠症状。 四肢肌肉麻痹,身体摇摆、共济失调,甚至全身麻痹、瘫痪,最后出现语言不清、血压和体温下降。常因呼吸麻痹、循环衰竭而死亡。 一般情况下,患者意识清楚,死亡通常发生在发病后4~6小时以内。 河豚毒素在体内排泄较快,中毒后若超过8小时未死亡者,一般可恢复。 一、河豚中毒 (三)流行病学特点 河豚鱼中毒多发生在沿海居民中,以春季发生中毒的次数、中毒人数和死亡人数为最多。 引起中毒的河豚鱼有鲜鱼、内脏,以及冷冻的河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