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课题目坡地植栽与生物多样性.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授课题目坡地植栽与生物多样性.doc

暨大永續綠校園之親水環境--生態水池規劃設計說明 2005/11/16 報告人:總務處劉洸甫秘書 報告日期:2005/11/16(星期三) 12:00 報告地點:國立暨南國際大學行政大樓三樓第二會議室94年度校園規劃工作小組第二次會議 壹、規劃動機 一、 塔樂禮宣言(The Talloires Dclaration): 1990年位於法國塔樂禮杜夫特大學(Tufts University)舉行的「大學在環境管理與永續發展的角色」國際研討會中由22位大學校長與主要領導人共同發起簽署的宣言,塔樂禮宣言是目前國際公認,在大學推動永續發展最具指標意義之文件。其揭櫫之10大行動計畫如后 1.增加對環境永續發展的覺醒 2.創造一個追求永續性的校園文化 3.教育學生成為對環境負責的公民 4.促進校園每一份子對環境的認知 5.落實校園生態 6.結合政府與民間的力量 7. 跨領域的合作 8.協助中小學校在教導永續發展的能力與建立夥伴關係 9.加強國內外週邊合作與服務 10.持續交流與互持。 二、 永續水資源、生態工程、生物多樣性與環境保護之整合與教育 三、 跨科目(領域)研究之整合: 美國國會眾議院在2004.11通過提升合作性科技研發法案(Cooperative Research and Technology Enhancement Act),簡稱Create法,旨在修訂現有聯邦法律,俾使政府得以批准由多個組織為共同發明提出之專利申請。由全美62所頂尖研究大學組成的美國大學協會,早已積極鼓吹此項法案。另一積極聲援的研究團體則為由威斯康辛麥迪森大學取得各項發明專利和授權的威斯康辛校友研究基金會。另美國國家科學院在2004.11發表的一項報告指出,為促進跨科目(領域)研究,學術機構和研究人員必需改變政策與思維。 四、 行政院「挑戰2008十項重點建設計劃之一---水與綠建設計劃」、行政院國家科學委員會九十四年度政府科技計畫之第二群組生態工法及生物多樣性領域計畫。 貳、規劃目標及願景(環境意義與生態價值) 一、 瞭解人與自然環境生態之因果關連性---生命的秘密從此開始。 二、 尊重及愛護地球有限之自然環境資源及生命現象(以小花蔓澤蘭之生態危害為例)。 三、 文明是人類、動物、植物和土地之間共有共享且互助合作之狀態,卻極有可能在其中之一消失後瞬間崩解。Aldo Leopold(Game Management,1993)。 四、 如何學習愛護地球、尊敬地球並進而內化為與自然真心相處,從而落實環境倫理教育之深根學習。 五、 以「生物多樣化」之原則探討大尺度的「國家生物多樣化環境計畫--都市--鄉村--國家--全球生態綠網」。 六、 保育及復育生物的多樣性---永續利用及共享地球有限的生物生命組成、且公平合理善意的分享生物多樣性之遺傳資源與無價之貢獻。 七、 「土地公也是人,讓我們一起努力」---生態綠化工法之終極目標及價值:(一)、極相之原始森林:真--理性及自然主義 (二)、次極相之原始森林:善--和諧及合理主義 (三)、擬近天然之人造混交森林:美--感性及典範主義 (四)、荒野生態之近自然景觀:境--存在主義。 八、 生物圈的守護者---在這個我們稱為地球的家園中,有美麗的海洋與深谷,有高聳的山脈與天空,還有蓬勃的生機與豐富的生命,這些事物讓我們虔誠的接受自然的教導,讓它為我們指引方向。 ------------契努克印第安族的祝禱詞 九、 哥斯大黎加雨林生物學家詹特森(Dan Jantzen):「說到物種與物種所交織成的生物網,人們總是想到一個二維的結構圖。其實,生物網(web of life)是多維複次方極複雜….之結構,生物、微生物及微微生物……就穿插在這些脈絡中,好比生態系中的「黏膠」,把各種雜七雜八的生物都黏在一起」。 十、 對自然環境生態之尊重及深度體驗,進而瞭解並學習以「生態工程學」之視野與概念保育地球,復育生物多樣化之生態目標。並使學生充分瞭解並認知生態環境與人文社會之內涵並期以「生態中心」之最高環境倫理價值重建新的環境典範與生態良知。 叁、生態水池設置背景說明 一、台灣–我們的故鄉,原本就是一個擁有多樣淡水生態系的島嶼,水棲物種相當繁多普遍,只是在近半個世紀工業資本主義文明的現代化過程中,城鄉發展太過迅速,國人生態保育觀念尚未健全,實踐行動不得其法,因而使得低海拔平原的許多湖泊、池塘淡水溼地遭受空前破壞,台灣的淡水溼地幾乎消失的無影無蹤,眾多水棲生物因無家可歸而數量銳減,如何復育水棲生物生境,展現台灣原有淡水溼地生機盎然的原貌是重要又迫切! 二、過去國內外有關水池(pond)的研究多著重景觀美質,較少關注到淡水溼地水文生態與生物多樣性保育的層面;大多數是針對單一個別的水池,而不是注意關心

文档评论(0)

170****053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8015033021000003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