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大农作物育种.doc

  1. 1、本文档共2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七大农作物育种

“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2017年度项目申报指南 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生态安全是关系我国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的全局性重大战略问题。农作物优良品种是农业增产的核心要素,是种子产业发展的命脉。大力发展现代农作物育种技术,强化科技创新,创制重大新品种,对驱动我国农业生产方式转型发展、提升种业国际竞争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现代农作物种业发展的意见》(国发〔2011〕8号)和《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深化种业体制改革提高创新能力的意见》(国办发〔2013〕109号),依据《国家中长期科学与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国家粮食安全中长期规划纲要(2008-2020年)》和《国务院关于深化中央财政科技计划(专项、基金等)管理改革方案的通知》(国发〔2014〕64号),启动实施水稻、玉米、小麦、大豆、棉花、油菜、蔬菜等七大农作物育种试点专项。 专项按照“加强基础研究、突破前沿技术、创制重大品种、引领现代种业”的总体思路,以七大农作物为对象,重点部署五大任务,即优异种质资源鉴定与利用、主要农作物基因组学研究、育种技术与材料创新、重大品种选育、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围绕种业科技创新链条系统设计并分解为50余个项目。在2016年度首批启动21个项目的基础上,2017年拟启动19个项目,拟安排国拨经费5.1亿元。其中重大品种选育方向18个项目、良种繁育与种子加工方向1个项目。项目实施周期为2017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 一、重大品种选育 1. 华南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建立华南稻区感温早晚兼用型和弱感光迟熟型水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高产、优质、多抗、低碳排放、重金属低吸收、营养高效利用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和新品系;培育资源节约、环境友好、适于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的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生产关键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适宜华南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2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预期性指标】申报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规程8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 西南水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构建高光效水稻育种技术体系;开展西南稻区稻种资源多样性研究,创制新种质资源;培育高光效、优质、耐高(低)温、抗稻瘟病的亚种间重穗型杂交稻;选育高产、优质、耐热、适应性广的粳稻和香型软米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60份以上,培育适宜西南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的水稻新品种2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1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600万亩。【预期性指标】申报和获得植物新品种权10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6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 长江中下游籼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建立超高产杂交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高产、优质、抗病、抗虫、节水抗旱、氮磷高效、耐高(低)温、重金属低积累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选育抗病虫、耐热、氮磷高效、适于机械化栽培的单季杂交稻,选育生育期适宜、高产、优质、耐寒、抗病虫、重金属低积累、适应于农业转型发展需求的双季稻新品种;研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培育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籼稻新品种40个以上,其中年推广能力达到200万亩的重大新品种3个以上,比区试对照品种增产5%以上,抗2种以上主要病害,品质达到国家三级以上优质米标准,新品种示范推广1000万亩。【预期性指标】申请或获得植物新品种权25项以上,制定新品种配套生产技术规程10项以上。 支持年限:2017-2020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 长江中下游粳稻优质高产高效新品种培育 研究内容:建立长江中下游优质高产粳稻育种技术体系;聚合低直链淀粉、长粒、抗条纹叶枯病、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等优良性状,创制育种新材料;培育优质、高产、抗条纹叶枯病、苗期耐寒耐淹、抗除草剂、耐密植、抗倒伏、综合性状优良、满足稻麦两熟、适于轻简栽培和全程机械化种植的粳稻新品种;研制新品种的配套应用技术,并示范应用。 考核指标:【约束性指标】创制优异育种新材料80份以上,培育适宜长江中下游稻区种植的高产、优质、高效粳稻新品种30个以上,其中

文档评论(0)

youbika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