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蚯蚓喂泥鳅,生态稻田产出高.docVIP

  1.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蚯蚓喂泥鳅,生态稻田产出高.doc

蚯蚓喂泥鳅,生态稻田产出高   编者按:利用食用菌废棒养殖蚯蚓,再用蚯蚓进行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既能充分利用稻田的生产潜力,又能利用养过蚯蚓的菌棒料土为稻田施肥。起到既节约饲料、肥料和农药,又可减轻水体的富养化程度,更有利于改善生态环境,提高水产品和水稻的质量的功效。利用蚯蚓进行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是充分利用生物间相生相克的食物链原理,变废为宝、良性循环、一举多得的好方法。采用这种生态养殖模式,既保护了生态环境,生产出了绿色农产品,又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是一项值得大力推广的水产养殖节能减排新技术。泥鳅被称为“水中人参”,含有多种人体所需营养物质,养殖效益显著。   泥鳅味美肉嫩,含有多种维生素和人体需要的氨基酸,在我国民间早有“水中人参”之美称。近年来, 随着泥鳅的市场需求量不断扩大,养殖效益非常显著。而食用菌也是人们餐桌上喜食可口的健康食品。推广种养结合的模式是发展生态农业的趋势之一,利用废菌棒培育蚯蚓进行稻田生态养殖泥鳅,既能提高泥鳅品质,又能降低生产成本,减少鱼药用量,还能提高水稻品质,实现双赢。   一、田地准备   1.稻田准备。稻田选择面积为3~5亩,离水源近,水质良好,还要保证是大旱不涸、大雨不涝、进排水方便、阳光充足、环境安静的稻田。大田中间为稻田种植区,水深5~8厘米,另设环槽和鱼沟,深70~80厘米。因泥鳅有逆水游动的特性,非常善逃,所以在生产中除要在进、排水口做好防逃网外,还要用钢筋或竹竿整田搭架设置网目合适的防护网,以既有效防止天敌的入侵,又不影响水稻花期受粉为原则。每年的3月份左右对稻田进行清田消毒,清田方法:先将田水排干,然后用生石灰清塘消毒,生石灰用量70~120公斤/亩(加水溶化,趁热全田泼洒)。当环槽、鱼沟注水水深达7~10厘米时,用生石灰75~150公斤/亩(加水溶化,趁热泼洒)对池水进行消毒。清田消毒后,在槽沟和稻田内均匀撒上有机肥。铺6~8厘米厚的有机肥,再铺6~10厘米厚的壤土,有机肥一定要暴晒和经无害化处理后使用。5~7天后,等有机肥发酵产生多种微生物和浮游动物虫卵时注入新水,注入的新水一定要过滤,以保证水质良好。有条件的也可在稻田内投放少量的田螺,用其改善水体环境。   2.蚯蚓池准备。蚯蚓池要选择在稻田附近的空地上或较宽的田埂上,并有树林或树木为其遮阴避光,最好是南北走向,宽1.5米左右,长8~10米。蚯蚓池要整体下挖60~70厘米,用黑色不透光塑料布铺底后,将已养有蚯蚓的食用菌废棒逐个轻轻散开,均匀地铺在蚯蚓池内,注意此操作不能伤害到废菌棒中的蚯蚓。视废菌棒料的潮湿度及时洒水增潮,使废棒菌料中始终保持充足的水分,以利于蚯蚓的繁殖和生长。因蚯蚓怕光喜阴、喜湿,除用树木遮阴避光外,还要在蚯蚓池上方用竹竿搭架铺黑色不透光塑料布建避光棚,为其避光。   二、苗种选择   1.稻种选择。水稻宜选择矮秆、抗病能力强、生长期较长的晚熟品种作为稻田的种植品种。   2.鳅苗放养。鳅苗要选择有良好信誉的正规良种场繁育的泥鳅苗,放养泥鳅的规格为5厘米以上,要求行动活泼、体质健壮、大小均匀、无伤无病无畸形。放养时间一般为水稻插秧后10天左右,待秧苗返青生长时将喂饱的泥鳅放到稻田沟槽池中。饱食下田,可提高鳅苗的抗病能力和成活率。每100平方米水面放养量为0.85万~1.00万尾。放养前将鳅苗用3%~4%食盐水浸泡5~10分钟消毒,以杀灭其体表的寄生虫和预防水霉病的发生。鳅苗下田5天后,每天泼洒的豆浆用量可增加至每 100平方米水面0.75公斤(大豆)左右,分两次泼洒,时间为上午9时、下午4时各1次。10天后,视其摄食情况递减投喂量,并逐步配合投喂规格较小的蚯蚓,以驯化泥鳅摄食习惯。还可在稻田内鱼沟旁设置5~6个诱虫灯,为泥鳅提供昆虫饵料。   3.蚯种准备。蚯蚓池要在泥鳅投放前15天左右使用。如发现废菌棒料中蚯蚓数量较少时可购买蚯蚓充实到蚯蚓池中,以增加蚯蚓繁育能力,保证蚯蚓产量。蚯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4天就可产卵。据有关资料显示,一条种蚯蚓每年可产400~500条小蚯蚓。加上蚯蚓非常喜食废菌棒内的肥料,其生长和繁殖速度特别快。8~10天,蚯蚓池每平方米可产1.5公斤左右的蚯蚓,蚯蚓长到 7~8厘米时就可投喂泥鳅。一般5亩稻田配2个蚯蚓池,可基本满足泥鳅的摄食量。蚯蚓收捕方法,可实行轮捕法,以保证蚯蚓供应的连续性。先从蚓池一头开始抓捕,根据蚯蚓密度及投喂量将蚯蚓和菌料土一起取出,放在塑料布上面,在阳光照射下,蚯蚓就会向下钻,再取上面的菌料土,让其继续下钻,直到大部分蚯蚓都钻到塑料布上,可连部分菌料土和蚯蚓一起投喂泥鳅(规格稍大的蚯蚓要将蚯蚓剪成小段再进行投喂)。泥鳅将蚯蚓摄食掉,剩余的料土可做为有机肥为稻田追肥。菌料发酵土和蚯蚓的排泄物是较好的有机肥,可为水稻生长提供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