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杂交油菜品种比较试验.docVIP

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杂交油菜品种比较试验.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杂交油菜品种比较试验.doc

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杂交油菜品种比较试验   摘要 高寒山区杂交油菜不同品种栽培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油研50号产量最高,除与华油杂13号、宝油12号差异不显著外,与其他品种的差异都达到显著水平,应继续试验,找出适应性、抗逆性和丰产性都较佳的杂交油菜品种,以指导大田生产。宝油12号的生育期相对较长,对玉米和水稻茬口有一定影响。   关键词 杂交油菜;品种比较;栽培;西部高寒山区;贵州省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6)01-0072-01   毕节市七星关区位于贵州西北部,属典型旱作农业区。具有干凉同季、雨热同期的气候特点,油菜是七星关区种植的夏收作物之一。为了提高油菜单产、筛选出更多适宜在贵州省西部高寒山区种植的高产优质杂交油菜品种,为油菜大面积生产提供科学依据,特设该试验,现将试验结果总结如下。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安排在七星关区田坝镇田坝村3组一农户的责任地里,海拔1 430 m,土壤为紫砂壤土,地块平整,肥力中等且均匀;前作为水稻。   1.2 试验材料   供试油菜品种包括黔油18号、黔油22号、黔油29号、黔油30号、中油杂11号、华油杂13号、绵油14号、油研50号、黔黄油21号、宝油12号。试验肥料包括腐熟厩肥、氯化钾、过磷酸钙等。   1.3 试验设计   试验设10个处理,即每个品种为一个处理。3次重复,采用随机区组排列。重复间设走道0.8 m,小区间不设走道,四周设保护行,实行育苗稻田单株移栽,净作;小区面积为21 m2(4.2 m×5.0 m)。行距为0.35 m,窝距为0.24 m,每小区种植油菜12行,每行种21窝[1-3]。   1.4 试验方法   整个生育期观察记载,做到定点、定株;9月18日播种,播种时苗床地进行精细整地,做到细、平、松;施足苗床肥、苗床与大田按1∶5比例制作苗床,播种分畦定量,来回播种,落籽均匀,播种后盖1层细土,浇足苗床水。出苗后匀苗,及时剔除高脚苗、歪脖苗,加强苗床管理;11月1日移栽。移栽时以腐熟厩肥7 500 kg/hm2配合氯化钾150 kg/hm2和过磷酸钙300 kg/hm2作底肥折合小区用量一次性均匀施入。12月3号结合中耕培土用225 kg/hm2复合肥追施蜡肥;翌年2月18日以375 kg/hm2+硼肥75 kg/hm2追施薹肥。并用多菌灵2 250 g/hm2对水喷雾进行病害防治[4-6]。   2 结果与分析   2.1 生育期   由表1可知,10个处理生育期最短的是黔黄油21号,为225 d,其次是油研50号、华油杂13号、绵油14号,最长的是宝油12号,达243 d。   2.2 经济性状观察及室内考种   由表2可知,株高以油研50号最高,为172.7 cm;其次是黔油22号最高,为168.8 cm;最矮的是宝油12号,为147.7 cm。全株有效分枝数最高的是油研50号,有效分枝数为7.30个;其次是绵阳14号,有效分枝数最少的是黔油30号,为4.30个。有效角果数和角粒数都是华油杂13号最高。千粒重是黔油18号最高为4.6 g,其次是黔黄油21号。理论产量和实际产量:油研50号最高;其次是华油杂13号。   方差分析(表3)结果表明:处理间产量差异达极显著水平。须用新复极差测验求得:SE=0.41。   根据表2得出:油研50号、华油13号、宝油12号差异不显著;油研50号与黔油22号、黔油18号、绵油14号、黔油21号差异达5%极显著水平;油研50号和中油杂11号、黔油29号、黔油30号差异达1%极显著水平。   3 结论   试验结果表明:油研50号杂交油菜品种最好;其次是华油杂13号、宝油12号、黔油22号、黔油18号等品种都具有丰产性、适应性及抗逆性,适宜贵州省西部山区气候和栽培技术,很有推广价值。由于贵州西部地区气温较低、阴雨较多,油菜生育期延长,宝油12号生育期相对较长,对玉(下转第74页)   米和水稻茬口有一定影响[7]。   4 参考文献   [1] 刘霞.8个油菜新品种的田间对比试验[J].现代农村科技,2014(4):60-61.   [2] 范成林,谢云,胡绪琴.早熟油菜品种比较试验初报[J].耕作与栽培,2013(6):32-33.   [3] 叶国军,张学荣.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4(3):58.   [4] 王晓宇,席承龙,王尚荣,等.2013年宜昌市夷陵区油菜品种比较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13(22):46-47.   [5] 李殿荣,郑磊,李少钦.近十三年我国冬油菜新品种单产与含油量的变化分析[J].种子,2014(2):96-10

文档评论(0)

yingzhiguo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243141323000000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