汨罗市职业中学专校法制教育讲课教案.docVIP

汨罗市职业中学专校法制教育讲课教案.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汨罗市职业中学专校法制教育讲课教案

汨罗市职业中专学校法制教育讲课教案(一) 教学目的 加强学校法制建设,强化青少年法制意识、道德意识,遏止和减少青少年犯罪,帮助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 教学要点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现状。 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教学时量:45分钟 教程 1、“青少年犯罪”与“未成年犯罪”的年龄界定 “青少年犯罪”是法学界以及社会各界经常而且广泛使用的概念。但是,“青少年犯罪”并不是一个严格的法律术语,其内容、含义较为复杂。青少年犯罪在绝大多数国家,一般是指少年或者未成人的犯罪(其中包括儿童的违法犯罪)。各个国家对于未成年人的规定也不尽相同,有的国家将未成年人最高年龄规定为20或者21岁,有的规定为17或者16岁。下限年龄则有7岁、10岁、12岁、13岁或者14岁不等。在我国,未成年则是指未满18周岁的公民,包括儿童,绝大多数国家都是以18周岁作为区分成年与未成年人的法定年龄标准。 目前,青少年犯罪在我国的界定为指已满14岁不满26岁的青少年触犯法律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其中,已满14岁而不满18岁的人犯罪,称之为少年犯罪或未成年人犯罪。按照我国法律规定,已满18岁的人为成年公民。所以,青少年犯罪中既包括年龄成年公民(已满18岁未满26岁)的犯罪,也包括少年(已满14岁未满18岁)的犯罪。按照《刑法》规定,不满14岁的人实施了严重危害社会的行为,比如杀人、重伤害、强奸、抢劫等均不视为犯罪,不追究刑事责任。已满14岁的人触犯了法律,就要负相关法律责任。 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历史 青少年犯罪同其他主体犯罪一样,都产生于遥远的年代。在我国有文字可查的材料,可以追溯到公元前的夏、商朝代。大禹王的儿子杀死原定的接班人伯益,自己继承了王位。这个案子发生在公元前21世纪,距今大约已是4000年的历史了。可以说这是我国进入阶级社会以后,一个青少年犯罪最为典型的案件。到了春秋战国时代所出现的青少年犯罪已较为普遍,已成为政治家、法学家关注的社会问题。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著名政治家、法学家管仲指出:“育幼无方,则民意绝,乱必滋生,而上位危也。”用现在的话说:青少年教育无方,那么动乱就会产生,民意就会失去,最终危及国家的政权。 根据统计资料,我国1950年至1965年间,全国刑事发案率年平均为4.6%,在全部犯罪案件中,青少年犯罪案件较少,只占20—30%左右。青少年犯罪在全部刑事犯罪中,只居于次要的地位,青少年犯罪没有成为一个十分突出的社会问题。 1966年至1976年的“十年动乱”,使我国社会主义建设遭受了严重挫折,整个国家陷史无前例的严重灾难和内乱之中。在这漫长的十年里,无政府主义思潮泛滥,社会主义法制被践踏,各级党组织和政府无法行使正常职能,公、检、法机关处于瘫痪状态,“打、砸、抢”横行,甚至成为合法化的革命行动。“十年动乱”造成普遍性的社会理想动灭和文化道德沦丧,许多无知的年轻人在“造反有理”的口号下,肆无忌惮地践踏法律,进行打、砸、抢、抓等侵犯人身权利、财产权利,破坏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的活动,致使社会秩序混乱。公安、司法机关也陷入瘫痪状态,犯罪资料缺乏统计。据当时极不完全统计,青少年犯罪大大增加,已经从50年代的20%上升到60%,从而青少年犯罪开始成为我国令人关注的一个社会问题。 1972年至1982年,我国处于“文化大革命”和“文化大革命”结束后的拨乱反正时期,法律秩序未能转入正常轨道,犯罪统计的精确度也不高,但即使如此,从统计资料反映的情况看,这一时期,我国犯罪率仍处于上升状态,而且青少年已经成为刑事犯罪的主体。 (4)从1983年夏季开始,我国开展了依法严厉打击刑事犯罪的斗争,重点是杀人、强奸、抢劫、爆炸以及其他严重刑事犯罪分子。其中包括犯罪团伙的头目和骨干分子。与此同时,全国开展了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基本上遏制住刑事犯罪的上升趋热,有效地控制了未成年人犯罪高峰的发展。但是从1987年开始,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社会处于急剧的变迁过程中,未成年人在社会化的过程中遇到了前所未有的矛盾和冲突,在各种社会消极因素的综合影响下,一般刑事案件和未成年人犯罪案件又出现上升趋势。整个80年代的青少年犯罪在全部犯罪中的比例基本上是一直呈增强趋势:1980年为61.2%,1981年为63.3%,1982年为65.9%,1983年为67%,1984年为63.3%,1985年为71.3%,1986年为72.5%,1987年为74.4%,1988年为75.7%,1989年为74.1%。由此可见,我国犯罪从数量上居高不下,社会治安形势相当严峻,已经引起了广大人民群众的强烈不满。 3、当前我国青少年犯罪的发展趋势 (1)从作案人员的犯罪性质看,呈现出日趋暴力化的发展趋势。 青少年犯罪在50年代至60年代,多系小偷小摸,耍流氓等轻微犯罪行为,很少生发生

文档评论(0)

jdy261842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分享好文档!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